美文网首页想法教育大学生活
你不是喜欢金融,你只是喜欢钱

你不是喜欢金融,你只是喜欢钱

作者: Willsee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23:16 被阅读0次

最近被邀请去和同系的学弟学妹分享自己关于读书和就业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在和他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对于读书这一行为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以前也曾断断续续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只能算是零碎的想法,直到前天在likedin看到前恒生银行副总裁黄光源的一篇文章,突然帮我理清了思路。

文章里面说到他以前进行招聘的时候,总是会问应聘者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金融?

很大比例的应聘者都是会回答金融行业是一个如何充满挑战的行业,自己喜欢金融。

往往这个时候,他总是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说你喜欢金融,但是在你的简历里面我却没有看到你因为喜欢这个行业而产生的任何活动,这样的喜欢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你不是喜欢金融,你只是喜欢钱而已“

因为社会媒体把金融行业渲染成一个高薪体面的的行业,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冲着这个原因选择了从事金融行业罢了。

1.你的选择是基于个人发展还是社会眼光认为的好

对很多大学生而言,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但是我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教育培养模式的局限,所以在进大学前,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信息不足的,在专业的确定上无非是采取两种方法。

从媒体的报道去了解,或者是根据父母前辈的经验去做选择。

这天然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存在,你所选的或许不是你想要的,你所选的或许只是社会的观念认为适合的。

和CFA班的学生们聊天的时候,我总是会开门见山地问他一句话,你是真的喜欢金融吗?

因为我想帮他去想清楚,他所选择的,到底是否真的是他所要的,因为只要这个问题搞清楚,到后来总是会有这门一番言论,“我的确喜欢,但是”。只要有了但是,那么后面的才是他内心的重点所在。

DY是我大学时候认识的好朋友,本科专业是金融学,社会普遍认识中觉得是文科最好的专业。

她也曾和身边的大多数人那样,在证券市场里折腾,去外汇交易公司实习,走的也是传统金融人大学期间走的路,但是在大二结束后,她突然改变了。

她开始自学Photoshop,学习文案撰写,经常自费飞北京参加新媒体人的训练营,成为了身边金融人的一个离经叛道者的典型。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找出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且积累了深厚的文案撰写经验,后来还写出了10W的推文,在大三结束后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行业文案大号的专业新媒体编辑。

想让自己的职业发展过的顺心和开心,还是要相信那句老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清楚自己想从事的行业,往大方向去努力,然后再收窄发展路径。

譬如你想从事新媒体行业,可以通过去公司实习,和行业内的人聊天等主动接触了解这个行业的信息,并且充分了解自己的到底属于媒体人类型,运营人类型,还是产品人类型,例如在确定运营发展路径后,以行业内最好的公司为能力对标要求,深入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并且去实践积累经验,这才是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

2.读书是表,认知是里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在社会上要不断地和别人发生社会协作,个人能在社会取得多大的成就需要综合很多因素去考虑。

很多中国的学生都有一种考研情结,特别是本科院校并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在和一些同学聊天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打算将来去考研,这样对于将来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其实是很典型的考场思维导致的认知。

中国的学生非常擅长考试,在十几年的培训下,很多人都在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考场思维,就是一件事情我只要像考试那样做到第一就会成功,就会获得像社会地位和财富这些世俗定义的成功象征,所以中国的学生相对比欧美和日韩这些国家,更加渴望名校的光环。

长期抱有这种考场思维的人,到了职场后便会便得无所适从,不是说读了名校就能带来成功吗,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在职场上相比以前的校园环境,多了一种“作弊模式”,社会协作。

因为有社会协作,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进行资源互换,所以不适应人际交往的人这时候就会变得焦虑起来,为什么以前的那一套突然不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说在中国的教育中,团队协作的意识是最需要被补充进去的。

读书这件事情是一件使人不断得到规范训练,摆脱基础认知的事情。

在我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的,普遍的认知是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博士毕业后,学习便结束了。

但刚好相反,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在你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职场上升面临瓶颈后 ,重新回到校园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高管去国外做访问学者,或者继续进修,以求打破现有的认知格局。

读书应该是做为一种人生经历存在,而不是功利性的工具,也不是说你读了哪个专业,将来便会成为行业的大牛,当然这个说法不能放在那些专业性极强的理工学科中,像分子科学和抗癌工程这些学科是不适应这个说法的。

读书是表,认知思维是里。在高盛和麦肯锡这些大公司里面,也存在着读哲学出身的人。

一个人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摆脱从小到大的认知,对自身看世界的想法进行更新迭代,最后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闯出自己内心的小天地,degree既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3.要永保学习的热情,及时更新你的知识

如今的中国社会,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加持,社会的协作模式,企业的发展路径相比以前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互联网的社会浪潮中,我们必须要相信如果你真的对某一个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是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习得这个领域的知识的,在线教育的普及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路径。

从前只能在高等院校里的知识,现在正通过互联网走出来,每个人通过互联网便有机会跟随某一位大师学习。

譬如你可以在得到上订阅定居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万维刚的专栏,学习硅谷的思维模式,也可以跟随薛兆丰老师学习北大经济学思维;

或者你可以通过网易云课堂学习编程,设计;

你还可以突破地域,通过访问各个世界大学的图书馆进行学习...

这个世界的知识,正在以一种全所未有的开放和所有人进行连接,就看你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充足。

为什么提到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因为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放在放下的场景中,多半是错误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突然玩不转了。

相比成熟的老牌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正处于不断成型和变革的过程中,很多的领域,当互联网成为底层架构后,都全面更新了。

这个大环境下的我们,思想意识更需要主动更新迭代。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导致我们中的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工作特别是第一份工作看的过于重要,并且不敢承受试错带来的成本。

但是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同行业的壁垒正在逐渐消失,专业更不应该成为限制个人发展的因素。

和读书这个行为相对应的,是个人认知的的升级,也就是你是如何去看这个世界的,把你的认知落实到行动中来,知识才会变得有价值。

否则,你只是在一味地意淫知识的春药而已。

相关文章

  • 你不是喜欢金融,你只是喜欢钱

    最近被邀请去和同系的学弟学妹分享自己关于读书和就业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在和他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对于读书这一行为...

  • 总是抢着请客,抢着付钱的人,是谁?

    文/冰乐风行 喜欢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白故事 喜欢你,想为你买东西 喜欢你,抢着为你付钱 不是不喜欢钱, 只是...

  • 你不是喜欢韩剧,你只是喜欢甜蜜

    韩剧几乎是每个女生的春药~它满足了广大单身少女对爱情的幻想。 在大学这个僧多肉少的地方,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的院系男...

  • 他不是喜欢你,只是喜欢撩你

    “以前挺好的,想得少,睡得早,也喜欢笑。遇到对的人,会让你更好;爱上错的人,消失了以前的美好。如果不是真心,请...

  • 我不是喜欢男人,只是喜欢你

    天气真好啊。程阳趴在桌子上,校服盖住了半个脑袋望着窗外,像是刚睡醒。 “喂,程阳!升旗了升旗了!快走,又到了你装逼...

  • 喜欢你,只是喜欢你

    堆堆,今天朋友问我,喜欢是一种什么感觉?原谅我词汇量匮乏,我描述不出。现在想来那时喜欢上你 ,并不是你长的好不好看...

  • 只是喜欢的不是你

    岩井俊二的《情书》,藤井树对着白雪皑皑的脉山遍野喊着,你还好吗?我也很想对着这密密麻麻的人山人海喊着“你还好吗?”...

  • 你喜欢的不是钱

    有人说自己喜欢钱。 可给你一屋子钱,你一进去,高兴几何?高兴多久? 有没有人闻过新钱,一股难闻的臭味的 ——哈哈,...

  • 你喜欢钱,钱才会喜欢你

    金钱的出现就像是魔咒一样,让人类在生存游戏中越玩越剧烈,稍有不慎就会为其左右。 作为集团的董事长,我特别想分享以下...

  • 他只是喜欢撩你,不是真的喜欢你

    我想请大家好好想一下,你有没有被人撩过?是否被撩成功了?而你是不是一个经常被撩或者去撩别人的人? 你也许发现了,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不是喜欢金融,你只是喜欢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er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