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好好学习》前一章节所感

读《好好学习》前一章节所感

作者: 熊丹521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5:57 被阅读0次

        刚开始知道要共读《好好学习》这本书时,第一反应是能免费看电子版的就看电子版的,买书的费用已经超标了。在喜马拉雅上听了《好好学习》,里面有很多的知识点很新颖,吸引了我,很想细细品味,但听书有它的弊端,知识点在耳边很快就过了。后来在藏书馆app里看电子版的,以前就很不喜欢看电子书,太费眼,但想到要费用超标要省钱,强迫自己看电子书,第一章还没有看完,就明白这本书必须买,太值得看了,看完了还可以分享给老公和孩子及身边的朋友,果断还是买了纸质书籍。

    序一由脱不花,被这个名字吸引,特地上网搜索了她,17岁高中没有毕业就创业,18岁给企业家上课,21岁已经有三年董事长经历,她的头衔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我特别认同那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其实就是认知差异。她文中提及的罗胖,张泉灵,吴军老师,我都很好奇,这是我原来都没接触过的人,牛人实在太多了。

    作者在自序中说,他是在2010年发生转折。他坚持反思日记的第三个月,自己觉得有点坚持不下去了。突然让我意识我也是写晨间日记,几个月了,感觉自己也有点坚持不下去了,我觉得我写的晨间日记似乎没有什么用。其实我也有跟作者之前一样的困扰,就是学了新知识,记不住,用不上。作者通过跟富兰克林学习,每天自省一个习惯来锻炼自己,我是否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掌握学习到新的知识呢?

    作者的第二个转折是在2012年,在两年多的反思晨修中,他逐渐发现一个问题,学到的知识越多,越觉得不对劲,虽然掌握了很多方法,可是每项知识都是单独解决特定问题的。我对这一点也深有体会,因为最近几个月我每天都在早上早起看书,但是我却发现,我看的书好像也是没有什么用。

    他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很明确的,那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其实我之前没有知识管理这个概念,是作者让我明白,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知识或行动的速度。

    作者说过去我认为学习主要是输入和消化的过程,我们通过阅读更多的书籍,参加更多的课程和培训,让自己增加更多的输入,当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知识,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其实在这一段时间的读书过程中,我发现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输入和消化的过程,输出也特别重要。

    在这次的2.0群学习中,我认为自己的成长不大,因为我的输出很少。这一段时间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经常是看完了就完了,没有去吸收和总结,更没有去输出,收获不大。

    作者颠覆了我对知识的概念,作者说,在他的定义里,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我现在特别佩服他的这种说法。按作者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我突然发现我好多书都是白读了。

    在这个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我觉得我自己一点优势都没有。其实这段时间我意识到我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认知上的不足。如何提升认知深度,这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一,从形式上看,简单的回答往往是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本身作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却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二,从回答的思考方式看,简单的答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作出回答;而有深度的答案,往往依托于实验室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三,从答案的效果上看,简单的答案往往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有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的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问题。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的模式,从而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

    仅仅是对前一章节所感,后面还有新知识等我进去慢慢品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好好学习》前一章节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ff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