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奇迹男孩》看过了吗?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广受好评还带起了一轮讨论的热潮,上映的时候我就很想看了,可惜一直没机会看,直到最近才把电影补上。
那是一个身陷社交困境的孩子如何穿越痛苦,收获爱、友情与自信的故事——男孩奥吉由于天生脸部严重畸形,从小在家中和妈妈自学。
10岁时,父母决定让奥吉走出家门,将他送入一所普通学校上五年级。在这里,奥吉将与校长、老师以及性格迥异的同学相处。
他不寻常的外表让他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也给他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不少难题。但经过一连串的故事后,原本总是带着头盔上学,不愿意以自己的面目示人的奥吉,因为在校园里收获的真挚友谊让他自信地摘下头盔,和朋友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虽然绝大多数的孩子不会遇到“奇迹男孩”奥吉那样特别的状况,但是故事中青少年们一波三折,或微妙或震荡的社交关系的变化,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冷眼、谎言、误解、挣扎、迷惑……却是复杂的儿童社交生活的真实呈现,也是我们的孩子正在或将要经历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友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很多方面:
1、拥有友谊的孩子在社会和学习成绩上的得分更高,而没有朋友的的孩子则伴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和情绪问题。
2、建立良好朋友圈的孩子在上学后更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而缺少朋友的孩子在入学后还需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和调节他们的行为。
3、有焦虑和其它不好情绪产生时,有亲密好友的孩子可以通过倾诉得到理解和宽慰,从而使自我心态积极向上,而没有亲密好友的孩子则会郁闷哭闹,缺乏释放压力的途径,产生消极情绪。
4、有良好朋友圈的孩子可以很好地去了解别人的观点,注意到他人,顾全身边人的感受。而没有良好朋友圈的孩子则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来测一测你家孩子的人际关系
请判断孩子的表现是否符合以下描述:
1.有稳定的好朋友;
2.经常在家提到很多小朋友的名字;
3.一起玩耍的时候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欢迎;
4.愿意分享、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
5.会主动跟别人打招呼。
以上的各项表现,如果您孩子大部分符合,说明孩子的人际关系很好,如果孩子有很多项不符合,那么证明孩子的人际关系需要改善。
友谊是孩子最重要的礼物,而父母则需为孩子的友谊提供支持。
在汤普森博士看来,为孩子的友谊提供支持,是父母能为孩子的社交生活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什么时候父母可以不再为孩子的友谊提供帮助?答案是永远不要停止。
家长必须让孩子感受到:你希望他追求友谊。同时,他也需要一个可以培养友谊的环境。无论他是小学一年级还是上大学,都是一样。
当然,帮孩子建立友谊圈子的时候,也不是家长想随心所欲的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而是要通过以下几点,循序渐进的让孩子拥有交友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朋友圈子。
1、注意亲子依恋关系
亲子依恋是指孩子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紧密的情感连接。
良好的依恋关系有益于孩子的同伴交往。
一般来说,孩子更愿意跟妈妈建立这种亲密关系。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是三岁以前,家长要格外关注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对孩子的信号给予及时的解读和恰当的应对,妈妈们要经常多抱抱孩子,给予孩子热烈的爱;爸爸们也要经常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做游戏玩玩具。
2、创造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条件
现代家庭都比较独立,尤其在大都市里,每个家庭都住在比较封闭的单元楼里,孩子们缺少一起玩的环境。
因此家长需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从两岁左右开始,孩子们之间会开始有互动,孩子会越来越喜欢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带领孩子去熟人家做客,让孩子与同龄的伙伴一起游戏。也可以请小伙伴到自己家里做客,家长可在家里提供游戏场所和道具,组织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和活动。
3、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礼仪
懂礼貌的孩子更容易被小伙伴接纳,家长们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些社交礼仪,帮助孩子更快速地融入到小伙伴中去。
比如,当孩子为我们端来一杯水的时候我们也对孩子说一句谢谢;每天上班离开家前跟孩子说再见,下班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是先拥抱一下孩子,对孩子表达一下想念之情;带孩子外出遇到邻居朋友,主动教孩子跟大家打招呼;送孩子去幼儿园见到老师和同学互相问个好;当孩子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及时说句“对不起”;当别的小伙伴做得好时给予鼓掌和赞美等等。
4、正确处理孩子在同伴活动中的问题
在刚开始的阶段,孩子会不懂得分享和合作,家长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只要假以时日地进行引导,孩子会慢慢接受。
在群体活动中,有的孩子属于主意多喜欢表达善于主导的领导型,而有些孩子可能属于安静地旁观型或顺从的配合型。无论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家长都不要用成人的观点来评价好坏,接纳孩子的特性会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
5、及时协助孩子处理友谊的小问题
孩子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冷遇排斥,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给予安慰和支持。不要太过急于带孩子离开或再次把孩子推回到群体中,要给孩子一个缓冲。家长可以在了解问题之后帮助孩子寻找事情的根源,引导孩子自己面对及解决眼前的问题。
6、让孩子自己选择交往的朋友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为孩子选择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
虽然家长用心良苦,但这样做代替了孩子的思维,而且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孩子社会独立性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朋友,在孩童时期的孩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与“坏”,家长只需要多多注意孩子的状态,不需要帮他们抉择要去交往的朋友人选。
以德为本,身心同疗
喜悦心理健康俱乐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