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乔峰)是金庸武侠里面,我最敬仰的大英雄。

说他是大英雄,是和郭靖相比的。郭靖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其侠义层次仅仅局限于"为国为民"。然而萧峰则不同,他的侠义层次已经上升到民族大义上面了,其境界立分高下。
萧峰生于辽国,却长于宋朝,这种复杂的身份,在那个两国形势微妙的年代,就已经注定他的结局是个悲剧了。
萧峰在汉人里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分别师从少林和丐帮,为人豪迈,胆略过人,智勇双全,是中原武林不了多得的青年才俊,与慕容复有南北之称,可以说是江湖年轻高手中的双峰。
在杏林事变之后,萧峰的契丹人身份被揭开,也知晓了三十年前雁门关乱石谷惨案的惊天内幕。萧峰自知自己的契丹人身份已经不能容他于此,于是便辞去丐帮帮主之位,扬长而去。
萧峰走后,决定追查这一切的真相,但事与愿违,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都在萧峰赶到现场前后被人杀害,而后在错误的指印下,误信段正淳为当年的带头大哥,却误杀了为父抵罪的易容的阿朱。萧峰寻仇未果,又痛失红颜,心中之痛,无以言表。虽然如此,萧峰无意间发现新的线索,于是继续追查真相,最后竟然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马夫人报复而为,萧峰想要从马夫人口中得到带头大哥的真实身份,可惜马夫人已经被阿紫折磨致死。萧峰此时无可奈何,意识到中原已不能久居,于是决定退回塞北,不再回到中原。阿紫已回星宿海为理由,与萧峰同行。
本以为故事写到这里,萧峰会在塞北过上平静的生活,每天放牛牧马,巡山打猎,倒也乐哉。然而,故事的矛盾冲突在此时就要继续上升了。萧峰在塞北结识到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在随完颜阿骨打出猎时又遇见了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两人英雄相惜,义结金兰。在上京叛乱中,萧峰协助平叛有功,因而官拜南院大王,受封楚王,坐镇南京。萧峰在职期间,亲眼目睹辽宋两国冲突的残忍,心有感触,对汉人俘虏一一释放。
在塞北之旅中,阿紫对姐夫萧峰心生好感,但萧峰痴情于阿朱,始终对阿紫以礼相待,阿紫负气外出,深陷被星宿派控制的丐帮内,是时,天下各派都在少林举行武林大会,于是萧峰赶往少林以图救之。
在少林决战中,萧峰终于找到了带头大哥慕容博和自己的父亲萧远山,江湖的恩恩怨怨也都在此化开,萧远山和慕容博明争暗斗三十年,在扫地僧的点化下也一一皈依佛门。
公元1093年,高太后薨,宋哲宗掌权,苏辙被贬。同年,耶律洪基摆驾南京,封萧峰为宋王,授以平南大元帅,意图南下侵宋。
萧峰不愿天下百姓生灵涂炭,决意辞官归隐,耶律洪基担心萧峰谋反,用计将其困住。幸而江湖感恩萧峰大义,前来营救,退至雁门关。萧峰与江湖人士在雁门关与辽军对峙,挟持了耶律洪基并与之约法三章,终其一生不得入侵大宋,耶律洪基权衡思索,最终不得已答应萧峰,于是退兵。萧峰念及自己身为契丹人却挟持辽国皇帝,已为不忠,再无面目立足天地之间,于是自戕而死,魂归雁门。
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原著,每每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总是久久不能平静。萧峰的胸襟之广阔,意气之豪迈,是当世无人能及的。萧峰的三个义结金兰的兄弟也都是肝胆相照。相比而言,耶律洪基是最心痛的吧?两人本是可以成为最好的兄弟,却因为君臣意见的不合而分道扬镳,耶律洪基为了兄弟情义(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性命)放弃了南征,但又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对于这位纵横天下的君主而言,当真是不能言说的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