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65%的孩子每天打游戏超过10个小时,其中8%的孩子超过15小时,最长的记录是一位连续玩游戏38个小时的小朋友。
90%的家长反映,沉迷网络游戏后,原本比较开朗的孩子性格脾气大变,暴躁、说脏话。
81%的家长反映沉迷游戏对孩子学业造成了很大影响
“孩子因长期玩手机游戏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占比高达42%
以上数据均来自于8月10号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的一篇《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报告以随机抽样方式,深度访谈了全国各地向中心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网络的103位家长。
除了这些数据,报告中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精神萎靡颓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饮食不规律,抑郁,偷用父母的钱,借网贷……。
先说明一点,这个数据是从103位家长中调查到的数据。
数据是不严谨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特别大的参考意义,就像记者在火车上,随机采访一位大爷,问他有没有买到票是一样的道理。
数据没有意义,但是现象却是值得关注的,抛开数据不谈,未成年有没有沉迷网络,整天玩手机的?
肯定有,别说未成年了,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也大有人在,不然之前那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新闻报道也不会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关注。
而在这些事件背后,最着急,最无奈的,其实是这些孩子的家长,甚至有很多家长希望关闭网络游戏。
首先,我同意网络游戏公司应该对未成年人做出限制,但是关闭网络游戏,就不会有第二个精神鸦片了吗?
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个答案,或许可以从一本书中找到一些端倪。
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叫做《贫穷的本质》,作者实地考察,调研,采访了很多人之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穷人宁愿吃不饱饭,也要买电视等娱乐设备。
这在我们看来很不可以思议对吧!但这却是他们权衡利弊的最优解。
简单点来说就是,关是应对贫穷他们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力气,他们也有烦恼,有欲望,有压力需要释放。
禁止了游戏,可能是电视剧,禁了电视剧,可能是网文小说……
归根到底,是满足,培养孩子的一些需要在游戏中获得的情感满足,跟一个健康的心理。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
这话没有一个父母会不理解,但是要做到可一点也不简单。
去年过年,去小姨家探亲,在她家住了几天。
去之前本以为要给上初中的表弟辅导辅导作业(其实就是陪他写),因为也快中考,但实际去了之后,反而异常轻松。
我到小姨家的时候,表弟在客厅打游戏,只是抬头打了个招呼,就继续奋战到游戏中去了。
我以为是放假轻松一下,但是后续几天依旧是吃饭,睡觉,打游戏,三点一线,稳定的一批。
我问小姨,她的回答是:“上班忙,平时根本没时间管,在家打游戏,总比出去鬼混的好”
小姨在酒店上班,经常晚上还要上夜班,小姨父在外地,逢年过年会一趟家,孩子平时由他奶奶接送。
不是不想管,实在是管不过来。
所以说,你如果问我谁要为此事负责?
好像谁都没有错,这才是无奈之处。
那怎么改变,办法还是有的。
1.游戏公司要做好反沉迷,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限制未成年消费。这一点国家会不遗余力的推进,对于我们普通家长而言,放心就好了。
2.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跟小孩子沟通。
最后一点,希望生活成本不要那么高,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陪孩子,带孩子出去走一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