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39013/7d8a484e69fe6c2c.jpg)
译文:
天下人都认为我讲的道太大了,似乎什么都不像。正因为它太大,所以什么也不像。如果它像某个具体事物的话,它早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我有三件法宝,我要牢牢地掌握着它们:一是守柔,二是节俭,三是做事不敢抢在天下人之前。能够做到守柔,所以才能变得勇猛刚强;能够做到节俭,所以才能拓展功业;做事不敢抢在天下人之前,所以才能成为万物的领导者。
现在如果舍去守柔,而只求勇猛刚强;舍去节俭,而只求拓展功业;舍去退让处后,而一味抢先,结果只能是灭亡。能够做到守柔,凭它作战就能胜利,凭它守卫就能坚不可摧。上天要救助一个人,保护这个人的办法就是让他具备柔和的品性。
不少人都主张“敢为天下先”,认为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而老子却提倡“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这一主张主要是就政治而言,从政治的角度看,老子的这一主张不无道理。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内部政变,二是依靠暴风雨式的武装起义,用暴力推翻老王朝,建立新政权。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第一位起兵造反的都没有成功,而成功者都是随后起兵的人,几无例外。
如秦朝末年首先起兵的是陈胜、吴广,而最终得天下的是随后起兵的刘邦,建立西汉;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之后,首先起兵的是绿林、赤眉,而最终得天下的是随后起兵的刘秀,建立东汉;
东汉末年首先起兵的是黄巾,而最终得天下的是随后起兵的魏蜀吴;
隋朝末年首先起兵的是瓦岗军、王薄,而最终得天下的是随后起兵的李渊,建立大唐。如此等等,几无例外。
明朝朱元璋也是一位后起兵者,因此史学家在《明史·太祖本纪》中评论朱元璋时说:“天道后起者胜。”后发制人者是最后的胜利者。
以上内容摘录自中华书局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