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直是我不愿碰触的苦和伤。
尽管日子多得我总有诉说的欲望,可是关于那个夏季,我依然选择了三缄其口。整整三十年过去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发生在1989年的七月和八月,暑假里。
最终上了学后,我曾经傻乎乎地对同桌说过这段经历,她说,你最好还是不要和其他同学说起。穿过三十年岁月的风烟,这句话至今还在耳畔。而我那是才恍然明白,有些事情属于隐私,说了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曲解别人对你的看法。那时才知道,有秘密的人才算是成熟,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啥都往出说,以为别人会因此同情自己,或者或者藐视某些人事,其实那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有些经历要埋在心底,慢慢消化,让它变成泥土滋养生命。有些经历适合分享,相互鼓励或者相互滋养。但我的1989年那个夏天,我的确就说了那么一次。那实在是辛苦。
那一年,我上初三,面对的是决定命运的选择。要么上高中考大学,要么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中专,农机校,中师。
其实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初一初二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在三百多的学生里基本在前十,那时排在前十能上学校的红榜,我喜欢在那里徘徊,倒不是我骄傲,我也去看看自己的学习结果,给自己加油。初二下学期时,六班几个学生特别厉害,学校大会时经常点名表扬,没有我。我感到压力好大啊,每天都不开心,也不知道怎么排遣。现在分析起来,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我担任班长,心思总用在管理班级上,而班级纪律似乎比较乱。教室里时常看不到老师,有的老师上课时教室里乱哄哄,我又是那种比较较真的人,就生气,但又无能为力。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一些上一届优秀的学生选择留级,和应届学生竞争。当然了这都是客观原因,但我的确是感到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加上同学们手里都有很多复习资料,而我什么都没有,只有羡慕的份。可怜又笨拙的,从来没给父母开口要过,从来就是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本分守旧,不思开拓,不会打开其他路径,就是死啃书本。所以我的基础知识是牢固的,但是遇到难题就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好在我遇到的难题比较少,也许是资料少造成我见识少吧。
初三后,留级的学生多起来,我再也做不了名列前茅了,就在班级那群人里找安慰,我发现我的成绩在所有应届生里还是第一名,心里能好受一点,我越发的努力学习,上课从来不走神,紧跟老师节奏,但也因跟得太紧总是回答老师的设问背批评不给其他学生留思考空间而被狠狠批评过。这又一次打击了我的积极性,好在数学老师推荐我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才算赢回一点面子和自信。
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数学,买回几本辅导书,疯狂地专攻难题怪题,乐此不疲,颇有心得,直到做完那本书才结束。我还买了化学家的故事书,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谁又能知道那时的我为什么不选择去买文学类书呢,大约还是太功利,觉得文学就是闲书吧,平时借同学的看看就行了。每次如醉如痴地回复同学“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想起来真是错误啊,借得人家同学都生气了还不自知,脸厚地继续借,真不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