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回失落的自己
谁说的,拍拍屁股辞职,潇洒,一种滴血的潇洒。且不说对曾经付出过热情的那份工作的留恋,和失去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太多的青春年华,单说“下岗”就让人难以面对。“宁饮长沙水,不食武昌鱼”的禀性,使我未能适应“老板的要求就是绝对服从”这种人格不平等,愤然乎,辞职!
我的初衷是:原来的工作不适应,不能再熬下去。要尽快找到新的工作重新开始,努力取得并不比别人差的业绩和工资收入。带着这种想法,我先是走遍市区南北,在招聘中寻觅,好的职位未必适合,坏的职位又不愿去适合,可自己的特长在哪?于是又开始寻找机会经商,资金又从何而来?没有资金、没有项目、没有背景,自己完全是一个“三无”的赤手空拳者。炒股、炒房又怎敢去奢望!
我因此困在家里,也因此熬着伤痛。不敢去开敲过多下的门,受不了熟人面前失业在家的难堪,更有买菜、做饭、洗衣,当“家庭主妇”的无聊。妻为此憔悴,她何尝不希望我有新的工作,但见我的无奈,也只有沉默和暗地叹息。一个家庭,男人对于女人并不仅意味着经济生活的改善,更有精神上的依托,男人成功之后首先活跃起来的是女人,而此时的我,只能女人依在男背后为你默祈,对于男人,你还能说些什么!
再想想辛劳的父母。从农村走出的有几个不是父母在家辛苦,让自己读书为他们争气。可几年来的碌碌奔波,又只能让他们叹息,他们年老多病的身躯,又怎能忍受儿子失业在家的打击!我因此苦闷,也因此自责。我错了吗?曾付出多倍于人的辛劳,却未能有与别人一样的收获。相反,风霜刀剑又逼我到生活的夹缝中,忍受着无路可走的伤痛。
孤寂中唯一的兴致便是妻每日为我拿回的报纸。而待我看到《莫让毕业生“患”上不适应症》时,我才终于找回失落的自己。自己不正是患着这种“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自我估价”的不适应症吗!生活中的惰性,交际中的拘谨,工作上的学生气,加上学师范干建筑,象是学京剧的改唱歌曲,更何况自己的音质并不美丽。在校期间,除去几分浪漫和贪玩,究竟有多少深造!无非靠着中学苦才攒下几段文字。
我于是又拿起书。翻开书才知道自己的无知,拿起笔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也因此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为什么同样的机遇别人能够抓住,同样的条件别人能够干出不凡的业绩,自己的固守便是别人的超越。在经历盲目中寻觅、孤寂中挣扎、关起门来读书以致从容面对,这样一个过程之后,我的思想乃至人格由浅入深了,虽不敢对今后的生活有把握,或许以后的生活更艰辛,但相信它日里站起来,会因这段生活的深刻而留下未泯的回忆。(此文登载《许昌晨报》)
附:困四舍,痛疾首,无计可走。负众望,满腔之志未酬。邵华殆尽,十年空忧。祈问天庭,心志已苦,大任降何有?空有志,何时休。除却闲愁,少念悲秋。有过不菲薄,遇功不夸口。勤思奋,多行走。疤伤愈,痛切留。(7-14-96)
2、怎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成熟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和对未来生活的把握,表现为一个人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成熟的思想源于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首先表现为对社会分工的适应,因此必须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技能,很难想象一个很有知识的人却找不到工作,哪怕是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已己,尚能为钱大人抄抄书。那么怎样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使之系统化?
01、坚持写日记。日记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流畅靠的是思维,思维的系统化靠的是文字,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自己嬉笑怒骂的思想情感以最准确的表达;日记能让人深刻,使你有机会把一些零星的思维系统化,整理思维,理清思路;日记能培养人的意志和内在气质,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并达到一定的境界,促使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从而提升认知社会的能力;日记能记录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若干年后拿出来,日记能够再现你真实的人世间。
02、阅读并接受教育。生活在现代社会,如果不能从文艺欣赏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那就算不上真正有品位的生活,充其量不过是生存而已。因此,要培养有效沟通的表达能力,以及了解世界的阅读能力,否则你的的世界会很狭隘。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与驾照一样成了现代人的必备。
03、学点哲学:生活中处处是哲学,哲学并不神秘。正常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学习并掌握哲学,可以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世界观与人生哲学,做人做事也就有了逻辑。
04、了解政治.生活在社会里一刻也离不开政治,在具有深刻历史渊源的中国尤为如此。不可淡化政治,更不可政治过敏。中流击水是勇者,伫立川上是智者。多少政治狂热成小丑,多少清高成冤魂。
05、关注新闻:一是培养自己对社会信息敏锐的洞察力,新闻是社会的触角,否则就不能与时俱进;二是学会运用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处理身边的问题。政治家眼光敏锐,思路开阔,方向明确,高屋建瓴。善于借用,可以从宏观角度分析处理问题。
但关注新闻不是热衷于政治,不是热衷于崇拜某个政治人物,而是掌握一种思路和方法。正所谓无用的文人,反而憎恨读书太多,只是不懂读书之道而已。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工具。学知识是学会生存的技能。目的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生活。先贤们所谓的修身养性都是作得了文人,做不得文化人罢了。所以他们读书就意味着受穷。
06、感悟文化。要不断学习,又要善于思考。“一只眼睛细琢经典,一只眼睛盯住时代的弄潮儿------文化的最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之道。”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只有这样,观念才不至于固守,格调上才不至于落后于人。
07、善待生活。现实很无情,但有时候也宽容。生活并非有薄于我而在于我的冷漠。我以自然的恩赐而活着,生活又宽容了我。因此要以开放的姿态参与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睦的家庭氛围。不断学习,找准目标。同时,深入实际,不做生活的看客,乐观向上。不回避,不退缩,培养大胸襟,善假于物,才能趁势而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