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必大部分人都感兴趣,因为我们都做梦嘛。中国人其实自古以来都相信梦是有意义的,比如有人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有人认为从梦可以预见未来。而《周公解梦》这本书很早以前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其实,梦或梦境可以理解为,我们内心的愿望不被满足的一种表达方式。梦也是远古神话和民间童话中用到的共同语言。梦和神话并不是无意义的,它们实际上是我们心灵的一种表达。如果想更多地了解梦和了解自我,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埃里希·弗洛姆这本深入解释梦的书《被遗忘的语言》。
那什么是“被遗忘的语言”呢?被遗忘的语言指的是象征性语言,就是用一种外在的事物去代表内在的体验。
我们首先看看第一位大师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说,梦是对欲望的幻想,也是为了满足睡眠的一种保护。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生理欲望的满足。比如,我们睡觉前喝水太少或者吃了太咸的东西,那么入睡之后就会觉得很渴,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做找水的梦,找到了一大杯清爽怡人的水,喝下去之后就不渴了。或者相反,睡觉前我们喝了太多水,结果睡着后尿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做上厕所的梦。
这种体验相信不少人都有吧。在这种梦里,生理欲望得到了直接的满足,目的也很明显,既然在梦里喝到水上了厕所,那就不用醒过来喝水或者小解了,我们可以继续睡。所以梦的目的就是保护睡眠。
按照解梦大师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梦是把那些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通过包装、扭曲和重新拼接等方式组成新的内容,以逃避审查机制来满足本能的欲望。所以,梦是欲望的满足,而且主要是非理性欲望的满足。
但是,大师把梦仅仅理解为各种欲望的满足,这有点太狭隘了。
其次是另一位重量级的精神分析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荣格在研究中发现,梦很多时候可以预指未来,为做梦者指出他的目标和目的。他相信无意识的心灵有时候更加智慧、果敢,比实际意识的洞察力更优秀。很多艺术家在创作时会受到无意识灵感的启迪,创作出杰出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如神助”。
在荣格眼里,梦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圣人。梦也远超出个人智慧的深刻洞察,只是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所以解梦师的责任就好像是神父解读《圣经》一样,通过解开象征性的语言,来让我们聆听更高智慧的启迪。
弗洛姆其实不认同荣格总是把梦和宗教扯在一起的做法。梦境很多时候是想要脱离这种非理性的宗教权威的束缚,只是因为在现实中这种尝试失败了,所以才会通过梦境体现出来。
最后,弗洛姆比较认同荣格的观点是,梦中的“我”有时候反而比梦醒的“我”更有智慧,更有预见性。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弗洛姆也是一个有着几十年从业经验的专业心理医师,所以在解梦方面,他一样堪称大师级别。
弗洛姆认为,人们在睡着的时候,自我意识的审查机制可能弱化了,我们听不到白天围绕我们的那些网络媒体的各种噪音,所以在梦中,我们反而能够更深入的洞察自己,去感受和思考我们更真实的思想。
确实,在梦中的我们可以更聪明智慧这一点上,弗洛姆的观点和荣格是一致的。但他们两个人关于梦的看法也有根本差别。
弗洛姆说,我们听到的声音并不是什么神秘智慧,而是我们自己的声音。是清醒时被非理性的权威压抑和掩盖的声音,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荣格最终转向神秘主义,而弗洛姆始终秉持的是人本主义。
所以弗洛姆的观点认为:梦是我们所有心智活动的表现,既可以表现非理性需求,也可以表现理性需求;既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梦所用的象征性语言本身也是中性的,并不一定指向原始性本能,但也未必是什么智慧的预言。
有很多梦被认为预见了未来,其实也是因为梦里的洞察更敏锐,要知道,洞察是做出预见的基础。
对此,弗洛姆举了一个例子: A 和 B 两个人准备合作做生意,A 对 B 印象不错,觉得他彬彬有礼,准备和他进一步合作。但是他当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 B 在改动账目数据,掩盖自己挪用款项的事实。醒过来后他很迷惑,以为自己是对 B 抱有敌意才会有非理性的猜忌。可是合作一段时间后,B真的挪用了一笔钱还做假账,这个梦就真的成了预言梦。
是这个梦神奇吗?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他和 B 初次见面的时候,其实已经通过大量复杂的观察,看出他有不诚实的一面,但是 B 表面上的礼貌打消了 A 的疑虑,让他压抑了自己的疑心。反而在梦里,这种思考体现了出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怀疑是正确的,于是梦就预见了未来。
所以,解梦者在分析梦的时候,要对各方面的情况都进行分析。要做出正确的解读当然不是很容易,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就像弗洛姆自己说的,理解梦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它也需要知识、天分、实践和耐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解读自己的梦,但并不是说,你看了《梦的解析》《被遗忘的语言》就能马上变成解梦大师。这里只是对分析梦多提供了一个供参考的角度。
本书还有一点也值得参考,说梦其实也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呼声,我们应该去加以倾听,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
~~~得到听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