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节课,来了一位“陌生”(因为我不认识)男子,说是给孩子们上书法课。
因为孩子交上来的读书笔记我没有批完,所以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看学生的读书笔记。
那位年轻的小伙子开始跟学生聊书法。
当他说到苏轼的《兰亭序》时,有两个胆大的孩子嚷嚷:“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小伙子又改口说王羲之的《兰亭序》……
也许只是一时口误,我相信一定是口误!
这帮孩子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
苏轼有没有写过并留下《兰亭序》呢?这个我不清楚。
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有诗情画意,又渗透玄理,苏轼的《前赤壁赋》的内容与之相近,二帖都是行楷书;苏轼的旷达胸襟、高洁灵魂与羲之亦有相似之处。王羲之将他风神萧散、不滞于物的襟怀在行书《兰亭序》中表现出来,而苏轼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心神也在此赋中显现。。明董其昌赞扬此赋“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又称:“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赤壁赋》被称为苏轼的“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被后人誉为“天下三大行书”。行书追求书写时的即兴,不受控制的情感流露。其实“天下三大行书”呈现给我们还是三种境界,三种人生,虽说都是即兴之作,却最真实的传达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当老师真的不容易啊!
上一节课仿写句子的时候,我举了一个例子:“《三国演义》让我追随着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赞叹于他驰骋疆场的威武雄姿。”有一个孩子立马接话说:“老师,我看《三国志》,里面没有'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看着他忽闪的大眼睛,我告诉他: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国史,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在真实的三国历史里,华雄并不是关羽杀死的,也没有所谓的“温酒斩华雄”。“温酒斩华雄”,只不过是罗贯中后来的艺术加工罢了!
补:
在《三国志》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孙坚)复相 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从这段话里,我们很明显就可以看出,华雄是在孙坚大破董卓后被孙坚枭首示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