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如今正处于文明的起步阶段,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计其数。虽然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一再告诫我们要清除心底的妒忌,但我们的精神却终究没有那么成熟。
我们理解穷人的妒忌,但是,如果有人说自己即使身处穷困之境,也不会生出一点嫉妒。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嫉妒情绪是必须考虑当代人的精神处境。当一个人或组织受到很多限制时,难免会有嫉妒情绪。最糟糕的是当嫉妒以一种极不合理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消除嫉妒,避免随之而来的仇恨。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时候最恰当的做法是尽可能不去试探妒忌,不要去刺激和强化嫉妒,我们或许无法消除嫉妒,但至少可以要求自己不在同伴面前卖弄优越感,因为这很容易损害对方的自尊心。妒忌的源头证明了个人和社会的不可分割,没有人能再想有高高在上的权利和地位的同时,不引起他人的反对和抵制。妒忌会挑起人与人之间的争端,为了保证生活环境的和平人类制定了规则。
比如,人生而平等这项社会规则,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一旦遭到破坏必定引来混乱,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当中轻易地看出他心底的嫉妒。人们在形容嫉妒的时候经常会说嫉妒的脸色发青或者发白,从这些比喻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妒忌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或者说他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使毛细血管收缩。嫉妒他人的人一定会危害社会公众生活,这种人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索取和给别人制造麻烦上,每次遭遇失败都会给自己找理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们好胜心极强,总给人留下一大堆烂摊子,不喜欢与人和平共处。不愿意帮助别人,他们决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对人性一无所知,他们不会伤害别人而羞愧后悔,因为有时候别人的痛苦,正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既然嫉妒无法消除,那么,为了生活的幸福,所以我们就必须竭尽所能的使嫉妒朝着有益于公众利益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它对精神生活的影响,这不仅对群体有好处,对个人也是如此。所以,在选择职业时,要选那些能够提高个人自尊的职业。贪婪总是和嫉妒相伴相生,不停地估算他人的成功所带来的嫉妒情绪就像一把捅进幸福人生当中的匕首,普遍存在着社会感使人对妒忌情绪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厌恶,可是即使如此,没有嫉妒情绪的人,仍然非常少见。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彻底消除嫉妒,生活顺利的时候,嫉妒往往表现的不太明显,但在人遭遇痛苦,受到磨难,穷困潦倒,衣食无着的时候,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困境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却无力自拔的时候,嫉妒就会现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