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65章 神通清净娑婆界

第65章 神通清净娑婆界

作者: 经典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20-11-09 18:50 被阅读0次

见宝塔品这一部分,就像一个神话故事。然而,仅仅当作神话故事看,就辜负了释迦牟尼佛的深意了。若是观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亦有一个无形之身住在肉身塔里,而随着肉身塔四方游行呢?

不过,众生之身,是众生妄识所化现的。这个住相的妄识犹如囚牢一样,将色身限制在自己的妄想里。就好比,人之所以不能飞起来,不是因为没有飞行的神通,而是因为坚固的妄识,限制了这种想象。

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圣主世尊,虽久灭度,在宝塔中,尚为法来。诸人云何,不勤为法?】

这时候,世尊为了重新宣明这个义理而偈言道:“多宝如来是超越凡俗的圣主,是世间最尊上者,虽然久远劫前就已经灭度了,他在七宝塔中,尚且为了听法华而来。各位为什么不能为了此经而精勤求索呢?”

偈言一开篇,释迦牟尼佛就对大众进行如此的鞭策。相比之下,佛比众生更懂得法华经,更希望众生籍由此法,早日觉悟成佛。

【此佛灭度,无央数劫。处处听法,以难遇故。彼佛本愿,我灭度后,在在所往,常为听法。】

“此多宝佛已经灭度了无央数劫了。他处处听《法华经》,是因为此经非常难以值遇的缘故。他发下本愿,我灭度以后,凡是有讲法华经的地方,我都前往而听法。”

诸佛的本愿是愿一切众生皆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都没有达到诸佛的本愿,这些只是成佛所经由的道路而已。

然而,法华经不是诸佛想讲就讲的,当众生根性不具足时,佛陀就是想讲法华,也没有因缘。当年释迦牟尼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本就是为了教导众生成佛的法华大法而来。但是直到佛涅槃前八年,才有这样的机缘。他前面所讲的各种经,都是为了成熟众生的善根。

如果说释迦牟尼佛是在弘扬法华中而护持法华经,那么多宝佛处处听闻法华经,就是在护法中弘扬法华,弘法护法本是一体。讲经说法是弘法,也是护法。为法华道场做义工,是护法,亦是弘法,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

【又我分身,无量诸佛,如恒沙等,来欲听法,及见灭度,多宝如来。各舍妙土,及弟子众,天人龙神,诸供养事,令法久住,故来至此。】

“又我的分身中,无量的分身佛如同如恒河沙数一样多。他们来到这里欲听法华,以及进见久远劫前已经灭度的多宝如来。他们各自舍弃了胜妙国土,以及众位弟子、天人龙神等种种供养事,为了令法华大法在世间久住的缘故,纷纷来到了此地。”

在诸佛看来,护持法华经,令法久住,这是深合诸佛本愿的头等大事。而其余的诸供养事,都是可以暂时舍下的小事。

【为坐诸佛,以神通力,移无量众,令国清净。】

“为了令诸分身佛安坐,我以神通力移置了无量众生,令国土清净。”

这里的无量众生可以理解为无量的妄念,即:佛以神通力,移走了人们心中的杂念、恶念。

比如,提出能量层级理论的霍金斯博士,曾经这样描述德雷莎修女。他说:“当德雷莎修女走进屋子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她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

这是不是就类似于释迦牟尼佛移走无量众生、清净心地国土的神通力?

没有妄想干扰遮蔽,这就显出了法身,见到了法身。

【诸佛各各,诣宝树下,如清净池,莲华庄严。】

“诸分身佛各各来到了宝树下,观一切法就如同清净池中的莲华一样庄严。”

佛看众生是佛,众生看佛是众生。佛与众生的眼光不同,是因为智慧不一样。

在佛力的加持下,移走了无量众生,没有杂念干扰的众生,其心地非常清净。在清净的觉性中观一切法,就如清净池里的朵朵莲华,他们随因缘的聚散而自在开合,自性本空,庄严而没有漏处。

从清净的法身见一切法,皆是缘起性空的妙莲华,这就见到了报身。

【其宝树下,诸师子座,佛坐其上,光明严饰,如夜闇中,燃大炬火。身出妙香,遍十方国,众生蒙薰,喜不自胜,譬如大风,吹小树枝。以是方便,令法久住。】

“在这些宝树下,师子座上,诸分身佛安坐其上。在光明的严饰下,如同暗夜里燃烧的大炬火。其身发出妙宝香,此香遍及十方国土。众生蒙此妙香之熏,喜不自胜中。他们的烦恼如同大风摧折小树枝一般,都灭掉了。诸佛就是以这样的方便力,令正法久住的。”

诸佛在一心三藏的智慧宝树下、坐在超越五蕴的师子座上,其智慧光明,犹如燃烧的大火炬,能够照破无边的黑暗,烧尽一切烦恼薪。这体现的是自度。

身之烦恼薪尽,德香自然而出,如是故有“身出妙香遍十方国”。此清净妙香,令众生普皆蒙益,由此而生起对法的信心,从而愿意修行正法,这体现的是度人。

诸佛皆示现自度而度人,以这样的方便法而令正法久住。这就见到了佛的化身。

【告诸大众,我灭度后,谁能护持,读说斯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其多宝佛,虽久灭度,以大誓愿,而师子吼。多宝如来,及与我身,所集化佛,当知此意。】

“我现在告诉大众,我灭度后,谁能护持正法,读诵、演说此《法华经》,今在佛前自说誓言。那多宝佛,虽然久远劫前就已经灭度,尚且能以大誓愿力,为法华经作师子吼,多宝如来以及我释迦牟尼佛身、所集的分身化佛,应当都知道其中的深意。”

没有哪一部经如《法华经》这样,在佛前自说誓言,后面又重复说了同样的话。释迦牟尼佛这句“今于佛前自说誓言”的话,实际上是佛在教导众生要皈依佛,皈依自性觉,供养佛的法身。

没有哪一部经如《法华经》这样,已经成佛的多宝佛,还要不辞劳苦的处处往听法华经呢?多宝佛的这种示现,实际上就是佛亲自示现众生要如何皈依法,皈依自性正,供养报身佛。

《法华经》的深意,只有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才能够明白。这就是说,只有理解其中深意的明心见性者,才能真正做到皈依僧者,皈依自性净,供养化身佛。

什么是明心见性?从佛的三身来说,灭除妄觉,觉根清净者,为见到法身性;知一切法如幻、自性本空者,为见到报身性;明了法华之深意者,为见到化身性。无论见到哪一性,都叫见性,见性即明真心。

众生不离自性而不自觉,犹如身在虚空而常忘记虚空一样,故而名为无明,不名明心见性。

【诸佛子等,谁能护法,当发大愿,令得久住。其有能护,此经法者,则为供养,我及多宝。此多宝佛,处于宝塔,常游十方,为是经故,亦复供养,诸来化佛。庄严光饰,诸世界者,若说此经,则为见我,多宝如来、及诸化佛。】

“诸佛子等,谁能护持《妙法莲华经》,应当发下大愿,令此经得以久住世间。其中有能护持此经法的人,则为供养我以及多宝佛。此多宝佛处在宝塔之中,常常游行于十方国土。为了听闻这《法华经》的缘故,亦又供养各位当来的化身佛。能够以庄严无漏的智慧光明照饰一切世界的人,若是说此法华经,则为见我,见多宝如来,以及诸化身佛。”

愿意护持《法华经》者,应当发出令此法得以久住的大愿。如何发愿呢?

如同多宝佛这样,以听经闻法、供养未来化身佛的方式来护持法华,这是佛以法身实现其令法久住的大愿。

前面经文中,诸佛坐在师子座上,以智慧火降伏诸烦恼、以妙香来清净众生,这种种方便示现,是佛以化身实现其令法久住的大愿。

众生愿意以庄严的法华无漏智慧光明诸世界者,若是演说此经,就是见到了佛的三身。此果报,即是以报身实现其令法久住的大愿。

“若说此经”的“说”,造字是“言”加“兑”,“兑”有喜悦的意思,喜悦由相契而来。《法华经》无论怎么说,都不能离开庄严的无漏智慧,只有在无漏的高度说法华,才能成就无漏的果报,才是见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

《边读边聊法华经》65

相关文章

  • 第65章 神通清净娑婆界

    见宝塔品这一部分,就像一个神话故事。然而,仅仅当作神话故事看,就辜负了释迦牟尼佛的深意了。若是观想我们自己,是不是...

  • 浊恶界何处求心净?

    我们同生于娑婆界, 娑婆本是五浊恶世, 一切时处,无非烦恼音、是非音、愁叹音、嘈杂音、浊恶音,无有清净处。 作为我...

  • 极乐世界与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

    娑婆无清净 我们娑婆世界,没有所谓的清净,因为我们有三恶道,有六道轮回,有生老病死,有四苦、八苦,如果有这些的话,...

  • 魔王与菩萨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发生了什么事情?

    佛陀大传五十三 皆仁法师 这时,那位亲近菩萨、名叫导师的魔子对自己的父亲说道:“父王,菩萨的清净远超三界,他的神通...

  • 13. 鼎然开示:初修静虑

    修行有次第,善寂是静虑。啥意思?意思是说要想游戏神通於三界,心无所住造,清净畅快不留痕迹,首先必须初伏心识妄想,了...

  •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

  • 【缘悟】三界六道轮回真相

    三界六道及六道轮回的真相(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 佛学理论——六道轮回 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世界!此娑婆世界...

  • 只有耐住性,才会有好命!

    心病还得用心药,光靠吃药治不好!性不清净没有福,心不清净没有禄,身不清净没有寿;性界清净无脾气,心界清净无私欲,身...

  • 夏日偶得(配图诗)

    文/大漠之风(董树芳) 内心清净莲花开,随缘娑婆生智慧,过往云烟似流沙,当下一刻犹可为。 自性本是清净地,何...

  • 我的小心情:拙诗抒情献弥陀

    三界火宅无安乐, 生死无常一念间。 贪恋娑婆终成空, 南无弥陀必成佛! 色身虽还娑婆界,心已佛国莲花处。 吾家独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65章 神通清净娑婆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kr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