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Mark来到这边的第50天,这段难忘的“游学”也即将画上句号。这50天,Mark收获的不是看了几本书,背了几首诗,学了几个单词,更多的一种学习的技巧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其实Mark确定暑假要过来的时候,我挺担心,因为暑假不是一天两天就过了,我需要征求豆豆爸爸的意见,我给他说了这个情况之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过来之后睡哪里?听到这里我并没有想着怎么回答,而是在心里感激,因为提问的角度就已经接纳了孩子过来学习生活的这个事件本身。所以在我之所以能够放心大胆的“鸡娃”的背后,有很多需要去感谢的人。
在陪伴豆豆学习的这两年,我自以为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可是真的实践了才知道「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首先,我和豆豆一直在学前教育的阶段,对学校的要求一无所知,要从应试的角度去拓展,我也一筹莫展。其次,中童零基础的英语启蒙,我看着网盘里几千兆的资源也无从下手。然后问朋友圈的牛妈们,自己再不断的摸索,终于开始明朗起来。
在接触之后,我发现孩子的知识面不够宽,很多历史成语典故都不知道,了解之后才知道他获取课外知识的渠道仅仅是暑假作业里面的拓展阅读。于是我们开始制定音频输入计划,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外阅读书目。成语古诗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的听,历史故事选定一套书循序渐进的往下走,值得肯定的是,他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自主阅读,所以在大语文的学习上,我们还比较顺利,同时还开设了自己的西游小课堂。
英语的学习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瓶颈,我买来了三上的英语课本,发现一字一句的跟读,我们学习的进度很慢。但是中大童的优势就是敢于开口,他不像豆豆小时候,没有一定的积累都不敢开口说,Mark在学习英语的第一周就开始积极的输出,look,this is ······但是他的英语思维始终围绕着课本,于是我们开始选择分级,准备做拓展学习,同时能够积累词汇。朋友建议我们按住一套分级往上走,一开始我们选择的是raz,读了几天发现效果不好,词汇量不够,很难读下去。然后在我和豆豆读牛津树的时候,他非常感兴趣,每次都凑过来一起看。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刷牛津,我们的速度快了很多,而且他喜欢全文背诵,可能这也是在学校养成的习惯,我没有去干预他。
Mark没有接触过太多的体能训练,所以也陪着豆豆上了篮球和散打班,虽然都是第一次体验,但是他的适应能力很不错。还记得第一节篮球体验课,中场跑出来告诉我太累了,我鼓励他:你去球场休息,觉得有能量了再继续,我来给教练解释。慢慢的,两小时的强度已经没有问题,整场跑下来挥汗如雨,人也精神了很多。
因为这一次的学习经历只是他学习生活的一个短暂的体验,所以我更多要教给他的是方法和技巧。于是我给他们讲时间管理,讲作业切割,具体实践番茄钟,找自己的学习黄金时间等等。
Mark最大的优点就是求知欲很强,在重重困难面前,只要有这盏明灯亮着,我相信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前进。
我送给他一个手账本,他看了又看递给我:姐姐,你可以给我写几句话吗?我想了很久,不知道要留下多么鼓舞人心的文字才能一直激励他。
最后我只写了一句话:所有的坚持和孤独都会发光。此文也送给Mark,相信这50天不是结束,是一个更有力量的开始,加油,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