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之前一直看得比较少,因为专业课的缘故,需要恶补作品,所以自己囫囵吞枣上上下下也看了不少的外国作品了,歌德的《浮士德》就是其中一本我依然没有看懂的作品。
这是一本写得像诗的小说还是戏剧,在我眼里看来就是三不像,篇幅很长,可是内容却很懂,情节性也不强,看完了依然没懂的经典作品,风格有点像之前看过的《神曲》和《失乐园》。也不知道是不是外国作品都是如此高深莫测难懂,我等凡夫俗子确实是没看懂 。
即使看不懂,依然没有阻挡我把它看完的历程,这就像明明我们不懂和害怕畏惧,还是坚持着把一件事情做完了,真的做完之后才发现也不是那么恐怖嘛,仅此而已。歌德是一位文学大家,写了很多作品,不仅有《浮士德》还有享誉世界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比起前者,后者似乎更加出名和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有的书就是看完不知道讲了什么内容,依稀只记得主要人物的名字而已,但是看一些名家分析作品人物的时候,又不得不佩服人家,为何同样是看书,别人就能看懂看透,自己连坚持看完都是奢侈,是因为自己读书少,还是不够专业,没有真正钻进去呢,这可是个难解的问题呢!
外国名著本就不是我们平常人能够读懂的,我觉得还是自己文化底蕴不够,历史积淀不足,其他真的找不到原因解释为什么我不喜欢且看不懂外国所谓的名著了。大师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够把我们看不懂的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而并不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看懂作品背后的真正深层动因。
不得不说因为写作和阅读的缘故,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都大大加快,首先一点就是阅读速度更进一步加快,记忆能力也无形之间增强了,读书真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的事情。外国作品看不懂,依然无法阻挡我对它的喜欢和坚持阅读。不喜欢不是我逃避不阅读的理由,尽量把名著作品读完,再挑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作家更进一步深入阅读吧。
名著和外国期刊上的畅销书的风格是大相径庭的,畅销书一般都是中国人也能看懂,甚至有点主动迎合我们的口味偏好,但是他们的名著是真的只有本国的文学专业的人才能看懂吧。为了破解难读懂的难题,唯有多读多接触,只有足够的积累,才终有一天会豁然开朗和茅塞顿开,仿佛打开了新世界。
文学没有国界,都是描写人性的特点,所以不懂只是历史熏陶得还不够,训练还不够多,只要自己一步步坚持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先是教材上提到的名著,而后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次再是畅销期刊上的畅销书,唯有如此才能帮助我打开外国文学的大门。一时的不懂不要紧,只有持续的耕耘,总能见到黎明的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