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郑姓源流与荥阳堂研究》

《中华郑姓源流与荥阳堂研究》

作者: leojian | 来源:发表于2019-06-27 21:35 被阅读0次

西晋末年的社会动荡,迫使大批民众南迁到江南地区,荥阳郑氏家族也不例外,逃亡江南的大有人在。太元十年(385)三月,“荥阳人郑燮以郡来降”。已经到了东晋后期郑燮仍然逃奔南方,足见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劣。简文帝的母亲郑太后,讳阿春,家族门第颇高,“世为冠族。祖合,临济令。父恺,字祖元,安丰太守”,早年嫁于渤海人田氏,生一子后寡居,依附于其舅舅吴氏生活,当有人看到游园的郑阿春与吴氏女后,就对司马睿说:“郑氏女虽嫠,贤于吴氏远矣。”建武元年(317),司马睿纳阿春为琅琊王夫人。她向晋元帝求情,将自己的两个妹妹都嫁于当时的世族。司马睿之所以未娶吴氏女而纳寡居的郑阿春,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郑氏家族的门第颇高。刘宋时期又有荥阳人郑演,在宋明帝时为琅琊太守。适逢刘宋的徐州刺史薛安都图谋归附北魏,郑演赞同此事,在献文帝初年入朝,“以功除冠军将军、彭城太守、洛阳侯。后拜太中大夫,改爵云阳伯”,郑演死后被赠幽州刺史,谥曰懿。他的子孙因此定居于彭、泗之间。郑浑的曾孙郑献之在晋宋之间再次展现了郑氏家族顺应时势的品格。郑鲜之的高祖为郑浑,祖父郑袭,官至大司农,父亲郑遵,为尚书郎。郑袭在任江乘令时,全家“因居县境”。初为桓温之子桓伟辅国主簿,显现出独特的政治见解。在担任御史中丞期间,“性刚直,不阿强贵,明宪直绳,甚得司直之体”。即使对于自己的外甥刘毅也予以弹劾。刘裕即位后,郑献之签太常、都官尚书。永初二年(421),出任丹阳尹,又入朝为都官尚书,加散骑常侍。又为豫章太守,元嘉三年(426),丞相王弘举荐郑鲜之为尚书右仆射。他的二子郑愔官至尚书郎,始兴太守。齐梁之际,荥阳郑氏又有郑绍叔在政坛显露。郑绍叔在南齐末年,出任安丰县令,“居县有能名”,被本州召补主簿,转治中从事史。刺史萧诞因为弟弟谋反被诛后,众人都远离而去,唯有郑绍叔护送灵柩到京师,司空徐孝嗣赞扬他是“祖逖之流也”。在他依附于萧衍后,先后任中军参军、宁蛮长史、扶风太守。萧衍起兵后,郑绍叔为冠军将军,改骁骑将军。当大军东下江州时,萧衍“留绍叔监州事,督江、湘二州粮运,事无阙乏”。梁朝建立后……

相关文章

  • 《中华郑姓源流与荥阳堂研究》

    西晋末年的社会动荡,迫使大批民众南迁到江南地区,荥阳郑氏家族也不例外,逃亡江南的大有人在。太元十年(385)三月,...

  • 钭姓源流考证清单

    钭姓源流考证清单 钭革非 为有兴趣研究钭姓源流的宗亲,提供如下清单: 一,源自窦改...

  •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主...

  • 李娃的爱情故事:因为我爱你,所以离开你

    这是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的故事,郑徽,出身于五姓望族的荥阳郑家,刺史之子, 气宇昂轩,天资聪慧,从常州到长安赶考;李...

  • 姓氏 集结号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 中华曹姓堂号

    曹姓源自西周王族支系,是三国时期魏国国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8年排名第三...

  • 冯志亮谈百家姓——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寻根问祖到山东

    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

  • 自我介绍

    我叫马雪琴,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

  • 姓郑狗年女宝宝姓名参考,西安婴儿起名祈福堂推荐

    姓郑狗年女宝宝姓名参考,西安婴儿起名祈福堂推荐 郑雨清 郑瑞欣 郑薪怡 郑沅函 郑靖虹 郑咏英 郑昱平 郑斐如 郑...

  • 2019-08-16

    黄姓男孩取名,黄姓男宝宝新颖大气有寓意的好名字 中华姓氏之一的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百家姓当中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郑姓源流与荥阳堂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md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