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瞬间,而对于人生,则已是半数时长,回想自己走过的这四十年,沧桑巨变,有很多人、物闪耀于历史舞台,而又匆匆落幕,比如小时侯特别羡慕的胶卷相机、初中时的小霸王游戏机、高中时风靡一时的BP机、大学时代的随身听、参加工作后的休闲神器MP3......这些都随着手机的不断升级,而逐渐退出时代舞台。
最近读了一本《我们的四十年》,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对于这类的书,我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包括之前读过的《大江大河》等,在这些文章中,我可以找回年少时缺失的反思,可以追寻到时代的影子,从而让自己更理解当下的社会形势和环境。
这本书中,描写的是两位男主人公冯都和肖战四十年成长的故事,故事以两人的竞争为矛盾点、以电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记录了两个人从70年代初到当代的成长之路。
两个人的故事在一个北京的老院子中开始了。
冯都没有过硬的背景,但一心要出人投地的信念,支撑他做了很多引领朝代的创举,文中有很多关于冯都能力突出的刻画,比如:自己攒零件组装电视;高考虽然少考了一科,但仍然过分数线;因为时代原因未被大学录取,自已制作电视天线销售;看过的电视剧可以自己写成连载等。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期成为成功的媒体人做了铺垫,他利用电视这个媒体,向当时的中国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声音,引领着电视媒体的发展潮流。
肖战是一名老红军的后代,相对有着家庭条件的优势,踌躇满志的步入大学后,却被现实打回原形,分配到走向没落的工厂,在与冯都一次深圳倒卖彩电的过程中,意识到时代的变革,于是坚定南下,投身于民族工业洪流之中,立志建立中国的电视生产技术,把中国电视品牌推向世界,把国外电视品牌打出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赫的战果。
书中对两位主角的性格刻画非常鲜明,两人性格坚韧不拔,做事目的性强又坚守原则,既暗自竞争又互相帮助……人物的立体感很强。而在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两人也代表了时代引领者的性格特质。
中国梦,是个伟大的梦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敢为人先,创新进取的推动者。革命先烈们为我们打下了江山,为我们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而我们要做的,不正是积极拼搏、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吗?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与时代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