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整体的来看感受,羡慕小豆豆的意志在小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展,有大块的时间去自由探索自己想做的事情。
书本的结尾,介绍了一些巴学园的孩子长大后的人生,有不少是从小就展现出了明显的兴趣和偏好,最后很幸运能发展为自己热爱的事业。
恰逢最近空白时间较多,不禁在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这的确是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有横亘一生的话题。现在对它的思考、衡量、顾左右,又何尝与若干年前,自己还在青春期时一样。说是当下的选择,也可以看做自己如何去养年轻的自己,在没有父母的管控,自己尚有一定能力支持的情况下。
另外,本书前面大部分还是温馨快乐,后面提到战争,气氛突然厚重而难以承受。
读书笔记:
P99 校长先生一直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素质不被周围的大人们损害,让这些难得的素质得以发扬光大。校长先生经常感叹说:“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感受自然、倾听神灵、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P247 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也是经常说的: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优秀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P248 “让我们去发现自然界的节奏吧”
先生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带她出去散步。每当这个时候,先生总喜欢走到大树的地方,静静地观察大树的枝叶迎风摇动的样子,先观察一根树枝,再看它上面的一枝,再看摇动着的树叶,还有它们和树干的关联。仔细地观察风强弱不同的时候,树叶的摇动有什么差异。如果不刮风,先生则会站在那里很久很久,仰望着大叔的繁枝密叶...... 不光树如此,美代说,先生对河流也有这种情怀,每次他到附近的多摩川,总会忘情地看着水流,好像永远也看不够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