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有网上抵制万圣节的事情,万圣节的活动我举办过四次,每一次活动内容有差异,但化妆和换装这一项一直保留,因为他们喜欢。
他们可以化成自己喜欢的小妖怪的模样,借着就看到孩子别样灿烂的笑容。复盘会议时,我们老师说,这个活动太治愈,无论平时你看多么淘气的多么令人沮丧的学生,在那个晚上,是那么的可爱,从来没有在学习的时候看到那样的笑容。
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只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展露最原始的微笑。每个人心里也住着一个黑天使。他们想捣蛋,想吓唬人,想扮成恶魔的样子,来满足那个平时处处受约束的自己。在扮演小恶魔的过程中,内心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最真实的样子便露出来了。
文化分中西方,可快乐不分。
节日是西方的,快乐是我们自己的。
“正能量就是你们败掉的!”
什么是正能量呢?我认为是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能引领人感召人更加充实、阳光、自信。
360百科是这样解释:“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孩子通过活动,展现自我,变得更加自信,这不是正能量吗?
关于“正能量”真是很有意思的说法。坐我们当地公交车时,总能听到这样的广播——如果接听的到什么什么的电话时,请给予正能量的回答。
什么叫“正能量”的回答?就是回复满意?非常满意?那就是所谓的正能量?
真是让人哑然。
现在所谓的正能量,真是用的越来越泛滥了。
“正能量”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行动。我们组织的万圣节活动,确保每个孩子被关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高度参与。在关注中,得到爱的尊重;在参与中,看到自己价值的体现,让他感受到,我行,我能行。
在游戏中,他们会讨论如何节约时间,如果做更省力,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思考。在小组活动中,他们不甘落后,互帮互助,为小组成员加油,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团结互助。在活动中,每个孩子担当不同的角色,有普通的队员,也有副队长、队长等等为确保伙伴有序进行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也就是他们明白在本次活动中责任与担当。
如果这些不是正能量,我不知道什么是正能量。
文化自信,是包容,不是拒绝;
文化自信,是了解,不是抵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