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罗生门》谈起
日本短篇小说《罗生门》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在战乱的年代,日本京都一带因为饥荒和瘟疫,尸横遍地,鸡鸣狗盗者繁多。
一个刚被主人辞退的家丁,他在罗生门城楼下想要寻个地方休息,突然萌生了去偷窃的想法(大环境使然)。
他爬上昏暗的城楼,结果发现阁楼上到处是尸体,空气里是令人窒息的尸臭味。其中有个活人正面对其中一具女性尸体,不知道在干啥。
他拿出匕首前去质问,原来那位老妇人正在拔死人的头发,准备拿去换钱,不这样做的话,她就会饿死。
你猜家丁最后怎么做,他把老妇人的衣服扒走了,因为他也要像老妇人一样苟且的活着。
中国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
虽然我们这个年代很少有人吃不上饭,但是因为人性的贪婪,像老妇人和家丁这样的人无处不在。
看完《罗生门》,我最大的感受是:环境影响了一群人,好的环境让人积极向上,坏的环境下几乎人人都是恶人,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往往被人称为怪胎,你无法改变环境,你只能改变心态,或者换个环境。
从罗生门出发,我对自己毕业5年来的工作、跳槽和离职产生了一些反思。
一、我们为啥工作?
从上学时我们就被家庭和社会灌输一种思想:努力学习,将来肯定能找到好的工作。
等到一毕业,从衣食无忧的象牙塔进入竞争激烈的丛林社会,总有一天你会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为啥要工作?
有人说:不工作就没法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工作是为了活着。
而养活自己的方式大体分为两种:
有光明正大的方式,比如开店、开公司,帮别人打工,考公务员。
也有不那么光彩的方式,比如乞讨、偷盗、诈骗、以权谋私、吃软饭等。
大部分人成年后都会选择前者,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
工作的确可以养活一个人,但是从长远看来,人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初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当工作给了人温饱,人就会追求更高级别的东西,比如更多的财富,更多异性资源、更好的社会声誉等。
一个穷人最迫切的是需要一份工作,只要能让他不饿死,他啥都可以干。然而在整个社会法律监管不到位的时候,人们为了生存和利益往往是没有道德的。
比如,水果摊贩的“六两秤”已经是行业的潜规则。所以当我知道我这个潜规则后,就很少去路边摊买水果了,甚至常逛的水果店也去的很少。
还有些私企老板为了克扣员工的工资,制定各种不合理的规定,比如考勤扣工资,到期不转正,不交社保、不给加班费等,无视法律地剥削员工的血汗钱。这也是一种人性恶的表现,只不过它比水果摊的“六两秤”更可恶。
当然,道德和财富在很多时候并不冲突。
二、我们为啥喜欢跳槽?
很多公司在招聘新人的时候总会问一个问题:你在这家公司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其实作为一个打工者,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规划是:随时做好离开的准备。
因为大多数人的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比如我计划3年晋升成总经理,万一这家公司两年就垮了怎么办~我找谁说理去呢?
随时做好离开的准备是每一个在职场的奋斗者的首要原则,而非一定要升职加薪。因为只要你有真本事,能给你升职加薪的公司多了去了。
当前的工作更像是个跳板,通过它,我们可以跳上更好的舞台。
三、我们为啥不爱替别人工作了?
1.力不从心,身心俱疲
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政府官职,回到农村做一介农夫,过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
官场生活让他身心俱疲,他不善人际关系,更不屑与阿谀奉承。干脆裸辞回家陪伴妻儿,好一个性情中人!
今天,职场上35岁以上的人越来越不受老板待见,35岁还不能成为某个领域专家,没有建立起专业护城河,就意味着你随时可能被淘汰。
2.没有成就感的工作,会让人变成机器
工业革命以来,工作越来越细分,看过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里面主人公日复一日拧六角螺丝钉的感受大概和我们现代人呆坐在电脑前一天差不多。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然而这种劳动对人的异化,把一个有情感的人变成没有情感的机器,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会变得毫无成就感。
马克思曾说: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而使自己肉体受到折磨。
为别人工作,处处为上级和公司考虑这件事情本身,会让人失去做人的快乐。
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成为李白,我们也没有李白那样的天赋和才华,一辈子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最后竟然千古流芳。
在罗生门的作者芥川龙之介看来,那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看起来高雅,实则不够聪明。
他认为聪明的人是这样的: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假如罗生门里的妇人不去拔死人头发,她就会饿死;那些街头的商贩不缺斤少两,他们就基本赚不到钱,想想也挺可悲的。
世道艰辛,就这样光怪陆离的活着吧。
关于《罗生门》:
日本近代小说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代表作品,他被称为日本短篇小说鬼才,及其擅长描写人性的阴暗面和抨击社会的丑陋现象,同样好看的作品还有《南京的基督徒》、《魔术》,写作手法相当高超,喜欢短篇小说的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