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邪所乱》

作者: 野之老 | 来源:发表于2021-08-11 12:29 被阅读0次

按照五脏之气法象四时的理论,再结合五行之法则,即可归纳出“五邪所乱”为:“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首先解释这段中的关键词。其中的“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张景岳:“搏,击也。巅,癫也。邪搏于阳,则阳气受伤,故为癫疾。上文言邪入于阳则狂者,邪助其阳,阳之实也。此言搏阳则为巅疾者,邪伐其阳,阳之虚也。故有为狂为巅之异。《九针论》曰:邪入于阳,转则为癫疾。言转入阴分,故为癫也。邪搏于阴,则阴气受伤,故声为瘖哑。阴者,五脏之阴也。盖心主舌,而手少阴心脉上走喉咙系舌本;手太阴肺脉循喉咙;足太阴脾脉上行结于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厥阴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而筋脉络于舌本;足少阴肾脉循喉咙系舌本,故皆主病瘖也。《九针论》曰:邪入于阴,转则为瘖。言转入阳分则气病,故为瘖也。按:《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巢元方曰:邪入于阴则为癫。王叔和云: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孙思邈曰: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传则为癫痉;邪入于阴,传则为痛瘖。此诸家之说虽若不同,而意不相远,皆可参会其义。”而对于“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张隐庵云:“阳分之邪而入之阴,则病者静,盖阴盛则静也。阴分之邪而出之阳,则病者多怒,盖阳盛则怒也。”至于“是谓五乱”,张隐庵云:“谓邪气乱于五脏之阴阳。”

所以这段经文翻译过来,即所谓的“五邪所乱”就是:五脏被病邪扰乱而发病。即邪气侵入阳分则发生狂乱,邪气侵入阴分则发生血脉阻滞的痹症,邪气搏击于阳分则发生头部病变,搏击于阴分则导致音哑之疾,邪气由阳入阴则病人较安静,由阴出阳则病人多躁动。这就叫五乱。

相关文章

  • 《五邪所乱》

    按照五脏之气法象四时的理论,再结合五行之法则,即可归纳出“五邪所乱”为:“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

  • 精读《黄帝内经》(第199天)

    【宣明五气篇】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 悟医道真(八百五十一)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脏正...

  • 读《黄帝内经》素问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2——五脏之相关2

    (原文)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

  • 令升堂(3)

    第五章——邪四灵会 (这边在令升堂事务所,李升琴和令狐星仰就在邪四灵会事。) 老大,我找到了。这个邪四灵会,曾经在...

  • 五邪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

  • 黄帝内经 灵枢篇 五邪第十三

    【本章要点】 叙述邪伤五脏所引起的病症和刺治方法。 【原文】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

  • 2018-08-25

    风寒暑湿燥火,六邪顺序不能乱,风寒居首!

  • 仰望星空———同读黄帝内经第二十四课金匮真言论一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歧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藏,邪氣發病。(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

  • 科学是什么?《黄帝内经》学习心得第24天

    【內經原文】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歧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藏,邪氣發病。所謂得四時之勝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邪所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xc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