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吃饱,最操心你的人是父母;如果你生病了,最担心你的人是父母;如果你不幸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最痛心的人是父母。儿女再大,在父母心目中永远都是孩子。父母惦记着孩子的一切。

但是,父母没有吃饱饭、父母生病了、父母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做儿女的会怎样对待?
“TA那么大了,吃没吃饱自己知道”;“TA那么老了,哪里不舒服自己知道”;“TA身体都那样了,再怎么看也看不好”。最先对父母感到厌烦的人,是儿女。父母再老,在儿女心中都要顶天立地,都应该自己承担一切。
不管父母对儿女恩情再大,只要病了老了,只要对儿女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了,父母就成为儿女们的负担,应该“自觉”“消亡”了。

这世界不都是美好。这个世界其实很残酷。
不是每个人都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陪伴父母走完人生的最后岁月。
天下最无私的人是父母,天下最无情的人是不孝。
辛劳一生的父母渐渐变老,没有积蓄没有健康,躺卧床上垂死挣扎,活着对他们是一种煎熬。最善良的儿女懂得雅雀反哺,衣不解带悉心伺候;最普通的儿女知道养儿防老,为了自己将来,给儿孙做好榜样;最现实的儿女渴望父母自己“快刀斩乱麻”,一病不起自己早点去见阎王。世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父母生儿养女是建屋养狼,狼大眼白吸干父母血髓噬尽父母骨肉,父母是儿女的粮仓。

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病卧在床。父母养我长大,呕心沥血挂肚牵肠;我又将儿女生养,重复父母的饱经风霜。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父生子子生孙,如瓦遮雨如竹发笋,新老交替互相扶携。养儿防老,慰死如生。不曾想,风吹雨逆瓦屋漏,笋长林成老竹折。山中幸存千年树,世上难找百岁人。久病床前无孝子,父逝母亡“慰”儿孙。

古言道:“屋檐水,滴旧窝。”你对父母怎样,儿女就会怎样对你。不要因为贫穷,就愚昧到为了眼前的利益抛弃了养育父母的责任,更不能因为贫弱的父母如今无能为力,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不是头上三尺有神明,而是做人都要有良心。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了眼前利益,失去了做人根本,愧疚一辈子,那时再多的财富都不会让你心生欢喜。
处于弱势的老人,耗尽了他们一生心血,在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们确实正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金钱、时间、精力都不宽裕,但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贫瘠为借口,来推脱赡养老人的义务。有钱送病重的父母去较好的医院自然最好,钱少多抽时间陪伴父母多给他们点安慰,不能说“我还有自己的生活”“我不能为了你牺牲我……”如果你没有吃饱,最操心你的人是父母;如果你生病了,最担心你的人是父母;如果你不幸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最痛心的人是父母。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的父母做一回“父母”?!
人生在世,草木一春。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在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自豪地说一声“问心无愧”?
物质的富有不能代替精神的贫穷,精神的贫穷会让子孙后代失去做人的根本。没有了做人的根本,就没有做人的资格。眼睛里只有现实的财富,没有了基本的信仰,与禽兽何异?
愿天下儿女对父母都尽一点孝心,像父母养育我们一样去爱他们一回。
作者简介:冯俊龙,四川西充人,现居成都。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作家文摘》《同舟共进》《文史天地》、封面新闻和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军网、中国作家网等报刊媒体发表作品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作家文摘》《中外文摘》《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转载,近年主要从事小说、历史散文等作品创作,发表文艺评论、散文、小说多篇,现任五块石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