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厚德薄色

厚德薄色

作者: 春风小雅 | 来源:发表于2022-01-28 19:27 被阅读0次

          夫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钱穆先生解:夫子说:“我没有见过好德能像好色般的人呀。”

          四书集注录入《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夫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灵公和夫人一车,夫子另一车随其后,招摇过市。夫子不认为这是光彩的事,有感而发)。

          谢氏(谢良佐、程子弟子)说: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能之。(好‘第一个’为动词是喜欢,好‘第二个’是形容词,是好的,优秀的。恶‘第一个’是动词是厌恶,恶‘第二个’是形容词,是不好的。好德:喜欢美好的品德;好色,喜欢美丽的姿色。这是天道,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如果好德能向好色一样,就是真向往优秀的品德了,可是一般人(民)很少能做到)

        《朱子语类》里记载:有人(朱子的学生)“林一之”问朱子(熹):“'好德如好色',此即大学'如好好色'之意,要得诚如此。然集注载卫灵公事,与此意不相应,何也?”朱子回说“书不是这样读。除了灵公事,便有何发明?存灵公事在那上,便有何相碍?此皆没紧要。圣人当初只是这样叹未见好德如那好色者。自家当虚心去看,又要反求思量,自己如何便是好德,如何便是好色,方有益。若只管去校量他,与圣人意思愈见差错。

          圣人言语,自家当如奴仆,只去随他,教住便住,教去便去。今却如与做师友一般,只去与他校,如何得!大学之说,自是大学之意;论语之说,自是论语之意。论语只是说过去,尾重则首轻,这一头低,那一头昂。大学只将两句平头说去,说得尤力。如何要合两处意来做一说得!”

          钱穆先生说:夫子叹时人之薄于德而厚于色。或说:好色出于诚,人之好德,每不如好色之诚。又说:《史记》:“孔子居衞,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故有此言。今按:孔子此章所叹,古固如此,今亦同然,何必专于衞灵公而发。读《论语》,贵亲从人生实事上体会,不贵多于其他书籍牵说。

          钱穆先生对这句话理解的比较贴切。夫子叹时人有薄于德而厚于色之风。朱子先生在语录里记载说不要太在意夫子的感叹,没有那么多的意思,不要把“大学”里的意思牵强赴会到论语里去比较。虽然这么说,但朱子还是把谢氏的注也集到章句里面去了,提供后世学者参考。

        “德和色”是事物的里表,色容易看见,德却不容易看见。色是美丽的姿容是外在的美,是显性,人们喜欢漂亮、美丽、大方、和谐的外在姿色,无可厚非这是自然的,容易让人理解接受。但德是内在的美,是通过行为反应出来的,是内在仁的表现。(朱子说;仁,心之理,爱之德。)夫子说:理仁为美,这个是隐性不容易看得见。当时人们薄德而厚色,这也是礼崩乐坏的社会基础。道德情操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素养,如果好德不蔚然成风,社会的伦理就会大幅度下降,人们逐利渐起,那会导致发生社会的不稳定态。好色过度就是私我唯利的一种表现,如果没有好德做基础来平衡这个欲望,那就过了,过犹不及,过了的后果很严重。

          夫子在论语里多次提到对好德的呼吁。在个人修养方面:夫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方法论上:夫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修养层级上:夫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在花言巧语的具体行为上:夫子说:“巧言乱德。”在处理具体冲突事件上:有的人问:“以德报怨,何如?”夫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在执政理念上:夫子说:“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人生界上夫子说: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

          这些好德的具体表现都需要厚而为之,而好色是在厚德的基础上展现出来的魅力,表里如一。好色一定有婉容,婉容一定悦色,悦色即要和颜,和颜定要气和,气和务必心平,心平确需义正,义正需要好德。由此看来,好德是善因,善因才有善果。好色是对美的风景追求,人之常情,但不要过,过了要有好德(里仁)做基础。如若不然,夫子说:放于利(也包含色)而行,多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厚德薄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yt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