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性贤,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鼓山。鼓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前屿,是闽江口有名的武术村,几百年来,民间习武之风绵绵不断,人才济济。
1910年2月15日,黄氏太极创办人黄性贤宗师就出生在这里。自幼学武,精通“白鹤拳”和“罗汉拳”,曾赢得福建省比武大会的亚军。
他,在台湾练成了太极拳
1948年,黄性贤与乡人去马祖做生意,最后被迫转展到台湾,远离家人。到了台湾,他拜林国仲为义父,一边学医,一边学拳,并做好了以医谋生、以拳传道的准备。之后有幸认识了“五绝老人”郑曼青,酷爱武术的他,发现了太极的无穷的奥秘,便拜郑曼青为师。他本来功底就好,悟性高,更重要的是勤学苦练,练功不到4年,他就在1955年台湾武术比赛获得了太极拳的冠军,不仅为师门争了光,自己也赢得了名声。
一代奇才 郑曼青他,在东南亚开始了传播太极的苦旅
1955年8月,他受邀去新加坡,开始了以医推拳,以医养拳之路。
1959年,黄性贤宗师在东南亚第一个太极学会-新加坡太极协会正式成立。1959年之底,他将太极之火又传到了马来西亚古晋市,成立了古晋太极健身学会。特别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在这里,他将一生习练太极的心得体会,记录整理出来,写出了十几年关于太极的教案和理论书籍。随后他将太极传到了马来西亚各个地方,四里奎,诗巫,民那单,美里,丹南,根地咬,保佛,亚庇,还有新加坡芙蓉,巴生,吉隆坡,淡马鲁,文德甲,关单,劳勿,连突等,共计二十几个城市。
从1959年至1982年的二十年间,约又四万人成为黄氏太极拳的弟子。有些学生还将其传播到澳洲,纽西兰,美国和欧洲一些等国家。
黄氏太极的海外盛行成为中国武术作为一项传统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和发扬光大。是一个世界性的奇迹。
一代宗师黄性贤黄性贤大师在晚年提出天下太极一家亲的主张。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古晋市,建一座世界太极中心,以便让中国文化永远植根于此。在黄性贤宗师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把每一年各地太极弟子,为他做寿的礼金全部移作建设基金,不仅如此,还还为此到处募捐款项,古晋市政府为黄性贤宗师的精神所感动,特意划拨一块土地,作为建设世界太极中心专用地,古今太极健身学会,如今就坐落在这块土地的一角。
他,为太极而战
1970年4月5日,黄性贤大师为太极而战。他与国际知名摔跤大王廖广成的中西拳擂台赛,令人忘怀,轰动了整个东南亚。当时云南善堂为筹建老人院,而在古今第三小学的体育馆里,组织了这场义赛。最后黄大师以26比0大胜廖广成,该消息,第二天轰动了新闻界,一瞬间,太极拳的荣耀成了推动太极事业迅猛发展的最好动力。
中西拳擂台赛结果从上个世界80年代开始,黄性贤多次带学生返回台湾,参加台湾方面举办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黄氏的班师回潮,在台湾太极界引起极大的轰动,台湾的太极拳学会为了表彰黄性贤在海外推广太极拳的丰功伟绩,和肯定他在太极拳方面的登峰造极的道技,特意给他颁发了弘扬国粹的牌匾,和太极九段的荣誉证书。迄今为止,这是台湾唯一一个太极九段的荣誉封号。
黄性贤常说,教拳教拳,就是教别人,练自己,在星马二十多年的教学中,黄性贤宗师不断总结前人和各太极门派的得失与经验,逐步形成了由独特道、技构成的黄氏太极体系,在他那里,拳架和招式不是最重要的,与人搏击和取胜更不重要,唯一的目的是使人符合大自然一切运行的规律,达到强身健体的结果,所以黄性贤宗师独创的浑元椿和松身五法,是他晚年教拳的主要科目。
为了黄氏太极完整地和尽快地传播,从1983年6月5日开始,他先后在丹南,古晋,吉隆坡,台湾,芙蓉等地,一共举办了十二期黄氏太极国际师资培训班,培训了三百多人的骨干队伍,这些培训班的学员,后来皆成为普及和发展黄氏太极的骨干和精英。
他,终于落叶归根
黄性贤宗师一生中最激动的事情是在一九八八年,他受到中国武协的邀请,率星马黄氏太极访问团,参加在杭州举行的中国首届武术节,这是他离开祖国整整四十年后,第一次荣归故里。
1989年,黄性贤宗师还以七十九岁高龄,应邀赴美国洛杉矶,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国际武术邀请赛,在这届比赛中,宗师率弟子们,表演了炉火纯青的中国太极功夫,他本人荣获太极推手冠军,和大会颁发的最高贡献奖,并被封于武术博士的荣誉称号。
武术博士荣誉1992月12月21日,黄性贤大师因脑溢血在福州病逝,享年八十二岁,一颗中国武术界的巨星至此陨落。每年清明前后,都有世界各地黄氏太极的弟子们,前去福州北岭之下的莲花山陵园祭拜恩师。
黄氏太极的弟子们,正一代一代高举黄氏太极这面大旗,永远牢记先师的尊尊教诲,继续发扬道技兼扬,体用结合的太极精神,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人类健康的瑰宝,太极拳伟业传承下去,普及光大。
以上文段摘录于:
[传武] 1970太极KO摔跤黄性贤宗师纪录片完整版+太极地面技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E411C72c
https://baike.baidu.com/item/黄性贤/3779420?fr=aladd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