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庭教育书单1.1

家庭教育书单1.1

作者: 井蛙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3-02 05:20 被阅读0次

            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从家庭到社会对教育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更是急剧攀升,报才艺班及各类培训班、投资学区房、聘请私人家教、上私立学校等等,只要能想到的都会极力去做,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但实际收效却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更是收获了满满的焦虑。

            我不想否认大家关心孩子、关注教育,以及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只是觉得用我们的非专业去挑战专业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那我们就不去努力了吗?不是的,不仅不是而且要更加努力。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努力之前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少,多到看都看不过来。等把书都学差不多了,估计培养孩子的事也误差不多了。

            如何尽快提升家长的家教水平,我向大家推荐一些教育相关的书,希望能帮到大家。

            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已久,也看了不少书,希望自己所推荐的书不仅有效还要全面。这是《家庭教育书单1.0》的升级版。

          一 、李跃儿老师的《关键期关键帮助》。书中从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为孩子提供关键期的关键帮助。读这本书让我瞬间觉得豁然开朗,先前的好多困惑不攻自破。什么培训班、学区房,那些都是身外之物,我们做父母的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变量!把握好0-7岁关键期,孩子一生事半功倍。

            二、陈鹤琴编写的《家庭教育》(此书由陶行知作序推荐,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  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教育类书籍,特别是现在焦虑的父母们,一定要读。几乎涵盖了家庭日常教育的全部——不是事项而是全部的事例。

            三、家庭教育问题不仅我们要面对,国外也一样。100多年前,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的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同样写了一本《家庭教育》。梅森的教育思想强调家庭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儿童、父母和教师等人不断学习与成长的地方。书中既有作者的教育理念,又有细到学科的教育方法,也许其中的某一点就是触发开挂人生的那根金手指。

            四、1933年8月9日出生于东京府东京市赤坂区乃木坂,日本著名作家、NH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由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一个因淘气屡被退学的小孩子在“巴学园”校长先生小林宗作的影响下一步步成起来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知识,并从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文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难以抑制分享的冲动,但理智告诉我:自己的转述能力远远不能把作者的思想与书中的意境表达完整,哪怕是百分之八十都不能。

            但它又确确实实是一本好书,道出了多少教育的关键点——现实教育中常常易错或已错的关键点。

            如果未来孩子们的家长、老师能够看到这本书,从中汲取些许营养,那将是孩子们的一大幸事。

          五、《正向管教》——一本培养省心娃的实操手册。在这本书里,少儿心理教育专家杨霞将近20年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的临床经验,以及不断学习到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技巧,总结奉献给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让孩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一直是家长和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书通过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帮助家长和老师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让学习成为轻松快乐的事。

            六、《深井效应: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未来身体健康》全球知名儿科医生娜丁伯克教授成名作。用科学实证让大家明白,避免童年创伤是每一位养育者的教育底线。

            七、《告诉孩子你真棒》一本源自亲历实践而成的养育好书。由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知心姐姐卢勤为激发孩子潜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作。

            八、《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小楼老师心理课公众号主编小楼老师倾情推荐。

            我们常常把孩子的学习偏科与男女区别联系在一起,也因孟母三迁的成功把环境对人的影响提到一定的高度……

            这些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说明我们的教育意识开始觉醒。

            现在,孩子的教育备受关注,我们常常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来激励自己为之努力。

            可是,在没有搞清楚起跑线在哪的情况下谈不要输在起跑线是没有意义的。

            本书作者达娜·萨斯金德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3000万词汇倡议”发起人。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 所以,当孩子正式进入学校以后,他们的学习能力便会体现出显著差异。有些孩子并非不努力,但是他们成绩就是不好,理解知识就是比别的孩子慢,等等。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或哺育者的语言。

            阅读本书,会让您对孩子的起跑线有不一样的认识,会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孩子。

            九、《写给年轻妈妈》一本源自亲历实践而成的养育好书。由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知心姐姐卢勤为提升年轻妈妈们的教育水平而作。

            十、《整体养育》 一本由郝景芳(雨果奖得住、科普作家)、刘未鹏(《暗时间》作者)、Zack西西爸(知名母婴育儿博主)、魏舒(资深童书翻译和策划人、公众号“怪兽小书局”主理人)倾情推荐的好书。

            每一个推荐人都不简单,推荐的理由又各不相同。这正是整体养育的关键所在,它不是简单的说教,也不是单一的举例,而是把教育当成一个系统问题来探讨,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它能让我们面对教育的时候更从容、更客观,避开不必要的坑,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书中有的不仅是方法,更是内核。该书通过丰富的事例,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同样的话别人说了有用、同样的事别人做了有用,而有的人说了、做了无用甚至适得其反。

            十一、《养育的选择》与《整体养育》一样,都是陈忻老师的书。提醒父母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书中分享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以及作者自己和其他父母在实践中对这些理论的运用。

            十二、《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作者罗宾逊——优秀的教育家、作家和演讲家。标准化教育的危险之一是认为一种模式适合所有人,且生活只有一条道路。事实上,实现梦想的途径有很多。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没有遵循一个标准的过程。人们通常会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发现新的兴趣点,抓住意外的机会。在学校里,重要的是不要假设你当年所接受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不要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你可能会认为,在找工作时,某些科目必然比其他科目更有优势,但随着世界持续变化,这种假设可能已经不成立了。父母的责任不是替孩子找到他们的天赋,而是创造条件,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天赋。

            十三、《孩子的品格》,一本不是教育却事关教育发展的心理学普及读物。作者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言语为我们揭开积极心理学的神秘面纱。排除我们对积极心理学的误解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适用的方法、工具。如果您是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本书能给您方法。如果您为了孩子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这本书更是不二的选择。

            十四、《什么是最好的父母》——没有废话的好书。日本著名心理学大师经典养育著作,畅销20年,影响两代日本人。村上春树一生推崇的心灵导师河合集雄,用朴实的语言轻巧地破解父母的48个养育困惑,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娓道破养育本质。抛开高深的心理学术语,用智者般的人生禅语,谈天说地间让万干父母豁然开朗。

            十五、《教育的目的》——作者:【英国】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译者:严中慧;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谈到教育,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培养孩子上学接受学习知识的教育。其实,这样的认识太过狭窄,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

            怀特海的这本《教育的目的》于教育而言,确是一本好书,非常值得从事教育工作或有意促进教育发展的人细细品读。如有可能,看看原著更好。

            十六、《全脑教养法》——作者:【美国】丹尼尔·西格尔 蒂娜·佩恩·布赖森;译者:周玥、李硕;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普及了脑科学知识,为0~12岁儿童的父母,提供了层层递进、简单易行的具体建议。为培育一个能够左脑和右脑协同工作,与自己的逻辑自我和情感自我相联结;在代表本能的“下层大脑”与代表思辨的“上层大脑”之间建立联结,发展出决策能力、洞察力、同情心和道德感;能够理解自己的过去,以一种温柔、清醒、有意识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来自过去的痛苦;具有觉察并反思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能够自主决定如何感受和面对外在世界,在保持独立自我的同时也能与他人建立联结的“全脑儿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本书,对治愈父母内心创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十七、《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1800年7月1日出生于德国萨勒河畔的哈勒市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中“最年轻的博士”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3月6日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老卡尔威特)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记述了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天才。教育不当,即使再大的天才也会被毁掉。他记载了他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教育心得、方法,提出了早期教育的理念。

            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鲍里斯·席德斯、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长的典范。

            十八、《教育:创造无限可能》——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是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领衔一线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汇集教育的所思所感,并通过典型事例,探讨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教育理想的书。本书从让人刻骨铭心、感动良久的故事入手,从教师、学校、家庭方面阐明: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每一个教育者、每一个教育主体、每一个参与者等都有无限的可能,具有无穷的潜能。发现这些可能和潜能,并用爱与责任去激发它们,就能成就精彩的教数育。

            十九、《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作者:朱永新;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6-01。

            这是一本作者关于未来教育的思考、想法。细读它,您将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于老师而言,它关系到如何教学、如何职业;于学生来说,也许真的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于家长来说,也会因孩子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的优秀表现而不在焦虑;于国家,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爱岗敬业好员工出现……

            二十、《心理抚养》——一本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向父母传递“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理念的好书。

            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择业、就业中如何获得好的待遇等物质方面的需求。日常生活中也往往从物质方面体现对孩子的关爱。殊不知,相较于关心孩子的物质条件,为孩子提供物质支持,培育心的力量更为重要。

            二十一、《我想和你好好的:在沟通中改善亲密关系》——作者:舒丽;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常常被挂在嘴边又被误解了很久的话误打误撞地:提升了一部分人的自信,也增加了一部分人的负担。

            我们常常心怀梦想,又常常深陷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局,忽略了第三种选择、更多的可能。

            教育的话题讨论的多了,个中缘由便会逐一显现。其中,亲密关系便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的权重要大于基因的优劣。《我想和你好好的:在沟通中改善亲密关系》便是一本助力家庭和睦的好书。

            二十二、电影《学爸》同名小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作者:苏亮

            教育一直都是国家与个人关注的重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我们普遍的认知。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不论是有钱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被一种力量所裹挟,进入了深深的内卷谷中。以至于,我们太在意起跑线上的挣扎与竞争而迷失了方向。

            电影《学爸》我没看过,但小说《学爸》给我的冲击着实不小。非常值得家有儿女的学爸学妈们细细品读、体悟。不需照猫画虎,也不必对号入座,而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思考。不要只顾埋头走路,也要留些时间想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还走在自己的路上。 

            二十二、《好的教育》作者:史文杰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5-01

            好的教育是远离符号化的教育,是让孩子从生活中看到事物间的内在关联,让逻辑成为他们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的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就自然会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自己,但别人的成功总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作为上一代中国杰出精英留居美国的代表,作者对东西方的教育模式都非常了解,他从美式放养和中式圈养中,独辟蹊径,独创出80个教养实例来闸释“好的教育”,值得所有中国家长和教育从业者借鉴。

            二十三、《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作者:安心;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4

            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六个角度,道出了P.E.T.父母效能训练的精髓。 深入部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精髓,并通过日常的故事展示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模式。用浅显易懂的案例道出深刻的道理,适合不同年龄段、各层次的父母阅读学习应用。

            二十四、《未来的学校》 作者:【美】泰德·丁特史密斯;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庐文化;出版时间:2018.06

            作者用一年时间,走遍美国50个州,举办了100场社区论坛,拜访了200多所各式各样的学校,组织了1 000次会议。在酒店住了245个晚上,被机场安检人员搜了68次身。走进各个种族社区,这些社区遍及美国现有的全部经济阶层——有些穷到一无所有,有些穷得仅能糊口,有些正处在走向穷困的下坡路上,还有些富裕安逸、衣食无忧。见到了手握教育大权的领导人,也时常有机会从教师和学生身上汲取力量,获得启迪。久经风霜雨雪后,求得当下教育真经:PEAK原则,即目标感、必备能力、自主性和知识的简称。略释如下:

            目标感(Purpose):勇于挑战那些重要的、能让周围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课题;

         关键能力(Essentials):积极培养创新社会所需的技能和心态;

         自主性(Agency):学生能自己掌握学习的方向,一步步成长为能够自我引导,充满内驱力的成年人;

         知识(Knowledge):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深刻、值得长久留存的,可以让他们具有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将知识传授给他人的能力。

            非常值得一读的教育类书籍。

            现在,三孩政策也有了。不知道响应的人多不多,但那些种种不敢生的原因里肯定有培养孩子成本太高、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原因。读懂用好这些书中的知识,培养孩子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养出“别人家的孩子”的可能性会不断增强。成本就是认认真真看书并学以致用。

            注:培养孩子是一个复杂问题,不可原样照搬,细微之处还需用心感知。

            祝大家轻松培养省心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书单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bx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