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电视上和网络上开始充斥着宫斗剧,皇后、妃子斗的难解难分,甚至太监、宫女们都加入帮自己的主子斗智斗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种宫斗的戏码在帝王存在的社会中,是真实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陷害都可以成功,想要奸计得逞,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针对正确的敌人,开展一场有把握的阴谋。而做到这些,还不一定能保证百分百成功,成功的另一个条件是还要有一个正确的帮凶。
正史或者野史中,记录过很多场宫斗,《战国策:魏王遗楚王美人》就是宫斗的典型案例。
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是郑袖,当时魏国的国君魏惠王为了缓和与楚国的关系,送了一名魏国的美女给楚怀王。楚怀王非常喜欢魏国的美女,郑袖得知后,因此害怕自己失宠,于是设计来陷害魏女。
从电视剧《甄嬛传》中人物的角度看,郑袖的做法更像皇后宜修,而不是性子急脾气大的华妃。她表面对魏女非常好,衣服首饰都挑她喜欢的送去,房间和家具也都选她喜欢的让她使用,似乎比楚怀王更喜欢她。
历史上的楚怀王,是一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昏君,他对郑袖的评价是“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这是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主的方法)。”
既然蒙骗了楚怀王,郑袖还是不能成功,毕竟她的敌人是魏国的美人,必须让这个正确的敌人跳进陷阱才行。但成功的蒙骗楚怀王是郑袖阴谋得逞的关键,是她为自己找到的正确的帮凶。
楚怀王给了郑袖如此高的评价,魏国的美人也开始信任郑袖,郑袖告诉她大王讨厌你的鼻子,你下次见到大王要遮住鼻子。单纯的魏女相信了她的话,每次见到楚怀王都会主动的遮住鼻子。魏国美女突然多了这么一个怪动作,楚怀王当然会奇怪,但更奇怪的是他不问问当事人为什么这么做,反而去问郑袖。郑袖说她好像是讨厌闻到大王身上的味道吧。楚怀王非常生气,于是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郑袖从此独占专宠。
不找当事人而找旁观者,而且还是设下陷阱的旁观者,也是郑袖的阴谋得逞的关键。试想一下,如果楚怀王问问魏女,你为什么要遮住鼻子啊?魏女回答,我怕大王讨厌我的鼻子。就算郑袖想陷害也没机会。
我们把郑袖的计划分成两个步骤来看,第一步是取得所有人的信任,带上“圣母“的光环,帮她带光环的楚怀王,则是她前半部分的得利帮凶。第二个步骤的帮凶除了下令的楚怀王,还有一个隐形的帮凶—魏惠王。
魏惠王送美女给楚怀王,其目的是加强两国的关系,送到楚国的这个美女,其实还担任着“外交“的重任,类似于后来的和亲公主。担任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必须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才行,但魏惠王送来的这个美女,美貌有了,但智慧却令人堪忧,才会单纯的相信郑袖,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所谓奸计,犹如一此、次犯罪过程的实施,稍有差错,就会造成满盘皆输,而导致失败的,往往是一个小环节,或者一个猪队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