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出差,也因为疫情,回不了单位,也回不了家。端午节便在异地小城过。倒也蛮期待的,这又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下午下乡回来,去医院找中医大夫,想着趁假期再开一个疗程的药调理身体。不曾想事先没有打电话,大夫不在。我便离开医院回住处。在归途中遇见前两日看到的老奶奶,她还在卖她自己做的五色线、香包等端午节的小手工艺品。老奶奶听力眼神都不好,还是那样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静静地守着小摊,来人就介绍,这个多少钱,那个几块钱?别人问她什么都是答虽所问。而旁边一个年轻人买卖很红火,卖的都是标准的机器做的香包,五色线,花样多,做工好,还便宜。
那天便想买来着,只是没带零钱,她老人家没有手机二维码。幸好今天穿的裤子里有20块零钱,我便挑了几样。仔细看发现,老人家的针脚长短不一,每一个都有点小瑕疵,色彩搭配和样式看起来都很古朴。虽然如此,但还是很用心地选择了四五样,一共花了16元钱。奶奶找我零钱的时候解释到:“这个大的是五块钱,你买的多就按四块钱给你了。”我接过钱说声谢谢。心想这老人家挣这一块钱得花费多少时间?眼神不好还要缝这么小而细的活,想必是为了子女分担一些,也可能是没事干找点事情做,也许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原因。但我没有拒绝老奶奶的好意,也许这样也能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平等地对待而有的尊重。
回来休息了一会,暴风雨也过去了,看着刚刚买的几样东西,突然想起那位奶奶,下雨的时候有没有避雨的地方?有没有被淋到?也许想多了,她的身后便是超市,这里的人都那么善良朴实,应该会帮助一个老奶奶收拾东西。希望她老人家安好。
顿时觉得那条五色线和香包有了不一样的温度,这也勾起我小时候的回忆。记得曾经,每逢过端午节,爷爷在四月末的那天就催着奶奶要赶紧给我们准备二色线,确保五月初一早上,我和弟弟的脖子和手腕上要有黄红两个颜色的线。过了初一,爷爷又开始催着奶奶要准备五月初五做凉糕的江米、大黄米和红枣,剪公鸡样式的剪纸,编“福”(不清楚是否是这个字,但意思是如此),给我和弟弟做扫帚和chu chu (家乡的方言,小孩戴着可以除灾去病)的手工艺品,有时候还会做个公鸡样式的布艺品,编五色线。而他自己在初五一大早会带着我去采艾草,回来让我们用艾草水洗脸,挂一把在门头。五月初五,我和弟弟的胸前挂了一堆东西,五色线拴着的扫帚、chu chu 、公鸡,还有艾草,脖子上系着二色线五色线。小时候同龄的小孩都这样,我们都相互比谁的好看,总要争个面红耳赤才肯罢休,而好像永远静静地不去争论的我总会在一边看着伙伴们。
而端午节那天,门上贴上了公鸡样式的剪纸,挂着福,五色线和艾草。寓意是除去恶五月的灾难病痛和毒邪,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端午节那天,奶奶会做凉糕,记得要在锅里煮几个小时,还要不断地搅拌,奶奶个子低,只能踩在板凳上搅。有时候爷爷会帮忙。我爱吃蘸着白糖的凉糕,奶奶总会苦口婆心地劝我尝尝红糖的,她说女孩子吃红糖好。以前还不懂为什么,现在才明白。现在偶尔想念凉糕,会去西贝家解个馋,虽然很好吃,品相也好,但还是想念奶奶当年做的那个味道。十多年没有吃过了。也许奶奶也做不动了,过年回家时偶尔问她怎么做,她总会回一句不会做了,这是她习惯性的用语,就像她总说她不会做莜面,但每次我回家她还是会做莜面给我吃。不知道今天她有没有做凉糕给弟弟和弟妹吃?
那位老奶奶的手工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