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受刺激,脑海错综复杂纷繁纠结,尽想些无聊问题。总结记录一番,却成此文。
思考力。思考力决定能想到什么程度,想出什么结果。无论是什么,来龙去脉是基点,即相关的人时间起因经过结果。进而: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首先,为什么发生,谁造成的问题,表象后的根源在哪。毕竟没有抓到本质的解决是愚蠢的,没有弄清根源的努力是白费的。其次,怎么解决。手头有什么资源,用什么方法,需要多长时间等。当然,规避问题是永恒不懈的追求,这需要十分的敏锐周到和九十分的经验。举个例子,编码。把功能实现好,代码整洁,逻辑清晰,注释完整。更好些,去思考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架构,可扩展性良好鲁棒性强的解决方案,难能可贵。更好的,应该去深究问题。为什么这是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解决错了问题,是不是有其他相关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不解决这个问题。思考会一层套着一层延展,同时夹杂着触发式的跃迁和扩张。总之,思考力决定了可理解的世界。
表述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但不可能独自完成所有事情。不可避免需要和人进行脑间信息传递,所谓交流。这就应运而生一种需求,对表述力的需求。一个问题,一件事情,一种态度。你所要让别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接收到什么状态的讯息,都需要靠你用语言,文字,图像,动作,表情,神态来传递。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无数种表达方式,每一种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结果。不同的表达会让你传递信息的对象有强烈的感受差异。所以,应试图找到基于某个目标的最佳表达方式。如果因描述不清而在交流上产生了障碍,很可能导致双方理解上的差异。而这种不一致没有被及时发现的结果就是某导火线被触发后的争吵或大量冗余工作,耗时耗力。所谓,大部分人的困难不是不懂,而是说不清楚。极端的说法:“表达出的才是懂的。”所以,表述力决定了传达思考的清晰度和透彻度。
接纳力。两层含义,一是针对表述的理解力。例如,A对B描述问题,其信息传递效率可大致归咎于A的表述力和B的理解力。即使A的表述力再强,B不能理解,一切也白搭。而假使A只表述出了80%,而B有超强的理解力,那所有信息的完整传达也并非不可能。对问题,对事,对人,对话,对神情,对肢体,对上下文,大脑会驱动你去观察和联想相关素材来促进理解。甚至在某个时刻跨越到对方的边界内,捕捉到表述者可能自身都不太明确的真实想法,明确其本质诉求,即入侵性接纳力。二是所谓个体包容性。即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容忍某客体和你的关系。不论人或事,抽象或具象,凡是可建立联系的物质,它和你之间的关系是否在你接纳的范围内。即你的边界是否明晰,是否有弹性,是否可扩张或紧缩,是否可被打碎重建。所以,接纳力决定了个体边界流动的活性。
执行力。执行力的意义在于,不在乎你做的什么,为了什么,怎么做的。它只在乎,是不是正在行动,毕竟行动才是最终表现出来的。想的问题,出的方案,思考的一切一切,都不是外界可认知的。作用于物质世界里可被认知的部分,都只因为不论主动与否的执行。行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形成了显与寂的域。所以,执行力是精神外化的唯一途径。
约束力。有一个好的约束力,最突出的体现是控制。你是否能控制自己的四肢五官欲望念想,是否能持久。你是否知道度在哪里,与人与事之间的度,自身限制和内在矛盾的度。是否选择束缚自己苦行修炼,亦或信马由缰洒脱不羁。所以,约束力是把握张弛之度。
锚定人生。思想、工作或家庭定下来的人,和一个在这些方面八字没一撇的人,是无法达成共识的。说不清哪样对,也没必要争论好坏,更不必探讨该不该急。经历着或经历过,就是会带来改变。红花和含苞待放之间的距离,要远大于红花和紫花间的距离。所以为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复杂,不只因为“不同”,而可能因为“还不同”。而造成这种差别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经历,经历不同和是否经历。成长是岁月的修剪,是用经历对人进行改造。经历带来的感受、经验、约束、成见和惯性,刀刀入骨,令人不觉奴性渐长,成为生活雕刻的独特艺术品。世界很吝啬,面对特定的人,它只推进和延展特定的维,并不轻易增加维度,致使每个人思考和行动都深受局限。当然可以自我安慰:找到几个可以深入切割的维总比面对高维无所适从要好得多,毕竟你终将得到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生。但偶尔内心却隐隐作痛:是否经历也带来了痛苦,而且并不因为经历本身,而是它让你成为了这样的你,你错过了变成其他任何一种样子的可能。“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会不会是因为我们讨厌任何一种颜色的花而只喜欢含苞待放而已。总之,锚定人生,得失可鉴。于浪潮之上,尽情享受“自己选择的方向”,被辛勤地奋斗到一个讨厌的地方,搁浅安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