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标考前复习

课标考前复习

作者: 念念流迁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20:23 被阅读0次

    一、填空题(1~29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4.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5.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8.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四能”即(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10.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1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应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

    13.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4.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5.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6.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17.(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18.小学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19.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20.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21.《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22.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23.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4.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是(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为(5~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2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26.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27.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11个方面。

    28、图形与几何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

    29.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包括的主题有(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二、判断题(1~15题)

    【】

    (×)14、多维细目表的编制具体翔实,指向明确,但不便于命题操作。

    (×)15、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阶段性。

    三、单项选择(1~25题)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A)。

    A、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

    B、抽象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创新意识

    C、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应用意识

    D、推理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

    2.在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数量关系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字母表示的一般性,形成初步的C

    A、算术思维

    B、几何思维

    C、代数思维

    D、应用意识

    3.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B)。

    A、课后访谈;成长记录

    B、教学评价;学业水平考试

    C、成长记录;学业水平考试

    D、教学评价;阶段测试

    4.教学活动应注重(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A、答疑式

    B、启发式

    C、互动式

    D、提问式

    5.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通过(B),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

    A、数学的语言

    B、数学的思维

    C、数学的眼光

    D、数学的方法

    6.教材素材的选取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哪三个方面?(A)

    A、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

    B、生活现实、数学现实、社会现实

    【……】

    ①教材、教辅等纸质资源②音频、视频等数字化资源③教师、教研员等教育专业人士开发资源④科学家、企业家等社会人士提供的资源⑤拓宽视野的数学科普类资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4.考试形式以纸笔测试为主,可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考试方式,并与()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

    A、描述性评价、等级性评价B、等级性评价、表现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D、描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15.第二学段的数与运算的学业要求不包括(A)

    A、能在具体问题中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质。

    B、能计算两位数乘除三位数。

    C、能直观描述小数和分数。

    D、能描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16.第一学段的数与运算的内容要求不包括(B)

    A、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的大小。

    B、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C、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

    D、在解决生活情景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17.2022年的数学新课标细化了实施要求,其中不包括(C)

    A、增加课程标准编治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B、明确学校课程实施职责

    C、改革艺术课程设置

    D、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18.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两个主题。(B)

    A、“四则运算”和“数量关系”

    B、“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

    C、“数与运算”和“符号意识”

    D、“算理算法”和“数量关系”

    19.第二学段条形统计图教学要通过(),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中横轴和纵轴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B

    A、调查背景

    B、现实背景

    C、数据分析

    D、理论支持

    20.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在认识应用统计图表和百分数的过程中,形成数据意识,发展(A)

    A、应用意识

    B、符号意识

    C、模型意识

    D、创新意识

    21.关于“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中要能知道中国在秦朝统一了度量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知道最初的度量方法都是借助日常用品,加深对()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C)

    A、数与量

    B、计量单位

    C、量和计量单位

    D、度量

    2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为本,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为()提供有效支撑。(C)

    ①发展②育人③教与学④学校教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评价和项目学习评价均以()为依据。D

    A、四基

    B、四能

    C、核心素养

    D、教学目标

    24.()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B

    A、抽象能力

    B、几何直观

    C、数据意识

    D、模型意识

    2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确立()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C

    ①核心素养②体现数学本质③多维度④结构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四、多项选择(1~5题)

    1、义务教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询面向全体学生。A CD

    A、基础性

    B、科学性

    C遍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研究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研究外,() 也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ABC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研究的(ABC)

    A、构造者

    B、引导者

    C、协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办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题目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研究领域。ABCD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五、简答题

    1、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

    2、第三学段比和比例应该如何教学?

    答案:(1)合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景;(2)引导学生发现并用字母表达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标考前复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fz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