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忆母亲

追忆母亲

作者: 达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09:50 被阅读0次

    母亲是一个小脚女人,就是从小时候把脚用布生生的裹起来,阻止脚生长,成为小脚女人了。这是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身心的摧残。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裹足的女人了。不知道那个朝代那个畜生想出这样的摧残人性的馊主意。裹成小脚的女人家境好无需劳作还好,但是生为穷苦百姓,特别是农村的小脚女人却常常还要像男人一样劳作,而且是一生,想想一下何其艰难。

    50多年前在一个刮着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细碎的雪花,发出一阵紧似一阵的吼声傍晚,我出生了;这个诞生于冬夜的小生命,被称为“老生子”,就是老年得子。60年代,刚刚经过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农村少有吃饱的日子,更谈不上什么营养,所以直接造成我出生不足4斤,属于严重营养不良,放在母亲大褂里都看不出抱着孩子的,我能存活下来实属不易,也可以看出生命的顽强。

    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地地道道、拙于言词、脾气暴躁而又过于软弱的人,我多多少少秉承了他的这种在任何社会都不会有大作为的性格,而且目前为止,我认为这种性格应该不具备成功的格局。与父亲相比,母亲虽不认字,却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一生都在努力将日子过好,而且差一点就取得了成功。“要不是入这块穷社……”,母亲经常唠叨的一句话。小时候,我听不懂,长大以后才知道是什么意思。母亲说的“入社”,实际上就是我国解放后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早年互助组初级社就是这个东西,今天很多老乡手里还留着当年入社的那个凭证。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拥有的土地――有的是土改刚刚分到的地,有的是自己含辛茹苦从牙缝省下钱购置的地,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土地。农民入社入进去,开始的游戏规则是入社的土地、牲口、设备、农具啊是可以参与分红的,有报酬的,等到高级社就把这个东西去掉,大家就是劳动讲话,资源就不算。现在倒过来看,这些组织形式啊,实际上一开始就是个错误。这个不是我要说的。

    当时我们家在母亲的苦心经营下,已经拥有十几亩(老亩,一老亩相当于现在的2目多吧)土地,大牲畜,农具一应俱全,还有几千斤余粮,曾经雇过长短工,一夜之间全都入了社,当时以非常低的价格给作了价,在入社后的几十年后村里才将少的可怜的作价款还给我们家。因此母亲为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我知道母亲那唠叨中那没有说出的后半句话是什么,那是一种无奈,那是一种憧憬、一种假设。

    母亲到底也没有再将日子过起来,而且在以后的岁月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可以说在她大半生中都是在贫困中渡过,不是母亲不努力,而是缺少成功的机会和土壤。毕竟在农村想要成功也不是一件易事,何况还是一个不识字的女人。母亲一生为之自豪的恐怕就是她的两个儿子都考取了大学。这在今天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你要把这件事放到20多年以前去看,你就会发现在当时在农村的确是一件可以引以为荣的事情。

    母亲的一生付出太多,得到很少,生死是最残酷的事情,可还是希望母亲能多活几年,让我多孝敬几年,让我再在母亲床前喊一声“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忆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io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