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标中的课程理念中,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
聚焦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变,深化化学教学改革,基于大概念的建构,整体设计和合理实施单元教学,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开展项目式学习,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
其中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情境—引发出来的问题(引发的这个问题要和内容有关)—设计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因为老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答案,而是如何思考,他们在未来可能遭遇到的陌生情境时知道如何解决,科学的结论是推倒出来的。
在讲课过程之中,要有理有据的去讲,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结论考试的方向,已经发生改变。70%的题目不用刷,20%的中档题目也都能做对,只有10%的题目机构是刷不出来的。证据是什么?就是支持如何得出结论的。结论是经过逻辑推理的。结论具有实证化,逻辑化,定量化。我们要经过质疑,经得起质疑,同时是独立于人之外而得到的,也是唯一的。
例如,中学里谈到小动,其中谈到分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在化学课本中,我们讲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中用到了氨水和酚酞的反应。既然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为什么酚酞变红,而氨水不变红,只有氨水这种微粒是运动的,酚酞是不运动的吗?例如湿衣服可以晾干,是因为水分子跑了,那构成湿衣服的粒子为什么没有跑呢?让同学们去进行足够的思考。
就是说分子之间有一些是运动的,有些微粒间的作用力强,有些不够强。例如分子之间有空隙,我们知道结论是要定量化,样本要足够大,科学家要把所有的物质都要进行一遍的检测,竟然发现像乙酸和苯这种气体体积混合之后,体积会变大。
学无止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