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大学之路

作者: 茗姐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13:51 被阅读0次

    1.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不必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不会再跑了,只要你在自我教育的道路上坚持的足够久,一定能够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2.易中天在一次讲座中说:我的口号就是今天的主题,不是望子成龙,而是望子成人。什么人呢?真正的人,就是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

    3.所谓改变命运,务实的看法当是:受过教育比未受教育生活过得好一点,人生成就大一些,对社会更有用一些。当然,作为回报,受过教育的人通常有着更高的幸福感,同时也能为下一代占据一个更高的起点。改变命运的教育,第一步是掌握一种谋生的技能。

    4.高等教育出现了某种偏差,以致很多年轻人到了大学毕业时会很茫然,而许多从所谓名校毕业的学生在一生事业进展到一半(一般指工作到15年)时,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转而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带来无谓的压力。 

    5.今天中国的高考,和当年的科举考试完全不同,但是很多人的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科举考试上。这些人认为,孩子们(或者自己)一旦进入一个好大学,就如同过去中了进士,似乎一切荣华富贵就会随之而来。

    6.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硕士要会使用知识,博士要能创造知识”。具体讲,硕士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服务于社会且能安身立命的手段,以学到知识为目的,大部分美国大学的硕士学位是不需要做论文的,而博士则是要求为世界贡献新的知识。

    7.因此,在进了大学后,许多学生并不把入学当作一个新的开始,到毕业时还觉得国家欠他们一份好工作。这完全是科举思想在作怪。 教育的确能够改变命运,但不能保证你一步登天。

    8.要在四年的时间里同时完成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几乎不可能。当然,学生个人的发展远不止是在学业上,还包括他们如何能从学生成长“社会的人”。说得更绝对一点,在大学期间,学习课程知识和了解社会同等重要。

    9.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业之外的成长,大学课程学习的负担不应该太重,比如不应该占到学生时间的2/3以上,最好像耶鲁那样,只有一半左右,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发展。在这一点上,耶鲁大学堪称典范。上面这两点,今天中国的大学都没有做到。

    10.一个只懂得向学生灌输课程的大学充其量算得上三流,而那些能够点燃青年学生内心火焰的大学才真正算得上一流 .

    11.实践证明,没有好的通识教育,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就不会有后劲。那些以通识教育见长的美国名校,其毕业生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有更好的发展。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2.大学的教育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以通才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才为主的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阶段,学生们接受的应该是“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 )”,而不仅仅是“雕虫小技(Skills )”。

    13.在中国的大学里面基本上只能靠学习成绩排队。任何的通才教育素质的培养,在学习成绩面前都变得一文不值,我一直认为和朋友们适当的玩也是上大学的目的之一,年轻人在读书之余似乎也应该尽情的玩耍。

    14.在美国读博士最重要的是选对导师和实验室,而不是徒有虚名的大学。导师和实验室对一个博士毕业生的帮助,甚至是一辈子的。其实我后来工作了,遇到的同事和合作伙伴很多都多多少少跟我的导师和实验室有一点关系。在学术界这种小圈子的影响力就更大了。

    15.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那时,如果他还能够学习就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了,能够客观地对待成功和挫折的人,在外人看来就能不断的有好运气。

    16.人在成功时并不会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而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而遇到挫折时也不会因此而一夜之间就变得一无是处。但是能力优点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后来总是能够发挥作用。

    17.如果有人问我选择学校的标准是什么,我总是告诉他本科生应该去那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著名学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课上得好或者是有更多的科研计划,而是因为他们聚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

    18.如果真有同学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或者就某一个题目做了深入的探讨,他在成绩上可能讨不到半点便宜,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这样一来,就不能激发他对某些内容的兴趣,也无法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科学素养。

    19当你们大学毕业后,你们的同伴大部分不会再坚持学习了,只要那时候你们还在不断地完善自己,你们就能赶上并超过别人。

    20.获得良知,并且在关键时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2014年,斯坦福大学让每一个申请者回到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中表述自己的看法,这实际上是在间接考察一个申请者的良知和历史责任感。

    21.在这些名校看来,如果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能够体现出比他人更强的地方,那么可以相信当他走出大学后,会比那些单纯成绩好的人更容易成为社会精英(当然也更有可能回馈母校)。这便是今天美国各个名牌大学精英教育的本质。

    22.如果单纯地比较美国名校本科毕业生和中国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会发现美国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少,但是他们的知识面要广得多,而且社会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包括写作能力、讲话水平和科学素养)要强一些。

    23.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这样一个迷茫的阶段,而年轻人真正能做的,不是碰运气找到条光明大道,而是尽可能地尝试各种可能性。 如果说在大学阶段有什么收获,在我看来,首先是有机会和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同学在一起。

    24.为什么美国的这些私立名校需要让自己的学生专业平衡,除了我们前面讲到的通才教育的必要性外,也因为这些顶级大学的存在,是为了培养各个领城的精英,而不是培养一个个高收入的从业者。

    25.虽然美国总体上是一个强调公平和透明度的国家,但是名牌私立大学的本科生招生却绝对是一个非常不公平且完全不透明的过程。在这一点上,要给所有准备申请美国名牌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先打一个预防针。

    26潘石屹张欣夫妇捐出的几千万美元,对提高全世界华裔的地位,对影响美国高等教育,为整个华裔群体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的作用非常大,由此对美国社会形成的影响力,也远比在《纽约时报》花几千万美元做广告,或在美国花几百亿美元购买房屋要大得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摘: 大学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lx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