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日本长长的梅雨终于结束了。真正的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一天到晚窗外的蝉叫个不停。一天中午我在窗户旁突然听到外面的蝉发出一种奇怪的叫声。那叫声不像平时那样有规律,似乎是突然一声惊叫,过几秒又是一声惊叫。我顺着蝉的叫声望去,看到院子树上有一只鸟,而它嘴上含着一只蝉。也许是鸟在吞咽蝉的时候,它的嘴一用力压迫到了蝉,这时候蝉就惊叫一声。那叫声好像是蝉的呼救。但它没继续再叫几下就安静了。
白天蝉鸣不断的话,到了晚上老公就会拿着一个大的手电筒和儿子去外面的树林里看有多少正在脱壳的蝉。蝉的幼虫从地底下爬出来,就到处找可以脱壳的树。但如果它们走错了方向就爬到花圃外圈的石头上或者爬到花圃外的水泥路上。这样就会“迷路”,可能永远找不到“归途“了。看见水泥路上的“徘徊者”,儿子就把它们捉起来放到树干下方,让它们好爬到树上去找到可以脱壳的树枝。如果爬错上了一棵不高的树,它们知道从矮树上爬下来,重新“挑战”去寻找另一棵高的树,即使这样会多花费一些时间。因为只有爬到高处才是最安全的。找好地方以后,它们就在树上开始脱壳。
儿子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7点多我们从在外边吃完饭回家,从我家附近的一所大学的大门口走过,那旁边有一处小灌木丛,我们看见一只蝉正在那儿脱壳。在农村长大的老公竟然也是第一次看见蝉脱皮。于是我们一家三口人就在那儿,一直观察了两个多小时,直到那只蝉完成了它的脱壳。第二天很早我们又去那个地方看蝉还在不在原地,但我们发现它不见了。从那以后,每年夏天我们一家都很关心蝉的脱壳。
蝉一般都是在地下“蛰伏”17年(进化让它们选择这样的素数年份。)。它们从地下爬出来,找到脱壳的合适地点后,就仅仅抓住树叶、树枝或者树干。然后后背上的壳开始裂开,身体从这个裂缝慢慢一点点挤出来。这时候它们的身体是向后仰着的,等身体大都出来的时候,它们把头抬起来,用前脚抓住自己刚脱的壳,同时尾巴也完全出来了。然后它们一点点把本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伸直。这时候它们的翅膀很非常漂亮,翅膀的周围是淡淡的绿蓝色,中间的地方是白色的。不一会那颜色慢慢地就会变深。天慢慢亮了,它们就飞走了。并不是每一只蝉都能成功脱壳的。有些往往被自己脱掉的壳死死卡住,不能完全把身体从壳里挣脱出来。当它们掉在水里或者地上,就会被鱼、乌龟,鸟、老鼠、蚂蚁等吃掉。所以脱壳的那个时间对它们来说是一个“试金石”的生死攸关时刻。成功脱壳这以后生活在地上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成虫的蝉头几天会歇息一下,等待翅膀变硬。然后雄蝉们就一起大声“唱情歌求爱”了。这时候的蝉鸣就像夏天的交响乐。交配以后,它们在树枝上凿出深洞,雌蝉把数百颗卵产入洞内。完成了自己生命的使命以后,它们就成堆地倒在了地面、树下、树枝间、树叶上、草丛里。但在高高树枝上的深洞,蝉卵开始孵化。它们刚出来时只有米粒大小,然后长大一些。它们爬向树枝的边缘,向下坠落到地面。然后本能让它们向地底下钻去,最后不见踪影,又开始了另一个17年的新的漫长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