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俄乌发生冲突,随后爆发战争至今还未结束,2023年10月7日清晨,中东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突然向以色列开始发动大规模的火箭弹袭击,随后以色列正式向哈马斯宣战。短短一周,死伤人数大增,参战国增加导致巴以战事局势升级。
这让我想到不久前写《耶利哥的玫瑰》一文启示时,查阅的犹太人历史,得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布宁正侨居法国,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他悄悄为受到当局迫害的犹太艺术家提供避难所的事情。
布宁崇尚自由,个性独立不羁,在19岁就只身一人去乌克兰旅游,为得是去寻找哥萨克人的历史遗迹,可见,他也是一个文化历史之旅者。他踏上了当时只有犹太人才敢于掌舵的木料船,强渡暗礁的过程被描写得惊心动魄。后来读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时,同样看到苏家父子三人携家眷急渡三峡的惊险之旅。不论在前苏联,还是在宋朝,渡险之前都需要由舵手带着船客进行虔诚祈祷仪式,等好不容易渡劫后,船客视舵手为再生父母赋予他们第二次生命,大家感恩并用食物欢庆重生。可见那时的滩途难渡,结果难料,“复活”的话题令人心生侥幸与欢喜,生命话题亦变得尤为庄严肃穆。因为,还可以有机会重来一次,真好!
布宁评价自己对民族与人类文化传统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使他成了“永远的浪迹天涯者”,无有归宿的“风卷球”,这也是“耶利哥的玫瑰”的另一种称呼。犹太婚礼的最后一项,必会让新郎将一只酒杯猛摔于地,以纪念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和犹太人的流亡;每日晨昏祈祷之前必先念《圣经》诗篇第137首,以纪念巴比伦之囚;安息日及节日祈祷前先念诗篇第136首,以纪念重返家园谢神恩惠……
以上体现的是犹太教信仰与民族生存之间的血肉联系。因为,犹太人认为自己是上帝优选之子。犹太教更是犹太民族的护身符和汲取力量的源泉,而这又来自于他们颠簸流离与命运多舛的历史。
巴勒斯坦从古至今就一直是兵家必争要地,它东靠阿拉伯海,西濒地中海,沿岸内陆是一片肥沃平原,平原以东和沙漠之间则有许多丘陵高地,境内的约旦河从北向南流入世界上最凹陷的内陆湖死海,虽然气候比较干燥,在西亚沙漠丘陵较多的条件下却是一块适于农耕的富饶之乡,是一块“流着乳和蜜的土地”。
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有一批塞姆族人移居此地,他们的语言称为希伯来语(多用于称其语言、文学上),自称其民族为以色列(用于与政治、历史有关的方面),后因建立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故也可称其为犹太人(犹太指其民族和宗教)。
公元前1012年,大卫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两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在大卫之子所罗门统治时期(公元前972~公元前932年),建成了耶路撒冷第一圣殿。所罗门死后,国家南北分裂,以色列定都撒马利亚,犹太则仍以耶路撒冷为都。
由于埃及、赫梯已衰,亚述尚未兴起,两国对峙局面维持200年之久。由于两国争斗,国王为政暴戾,阶级分化剧烈,人民痛苦不堪,犹太教得以诞生。当亚述帝国已成气候并大军压境之时,自闹分裂的两个小国便难以生存,从此开始了犹太人苦难的历程。
公元前721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亚,灭了以色列,并掳走两万多人。南方的犹太国靠耶路撒冷的坚固城防虽幸免灭顶之灾,但也臣服亚述。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圣殿遭洗劫焚毁,犹太王被挖去眼睛,系上锁链,举族解送巴比伦,在那里过着囚徒生活达半个世纪,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而新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539年被波斯消灭。波斯人出于进攻埃及需拉拢人心的战略考虑,把犹太人送回巴勒斯坦,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再建圣殿、恢复家园。遂使犹太人更坚定了犹太教信仰,认为上帝确实照顾他们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
经过亚历山大王的人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之后,犹太人所生息的巴勒斯坦地区于公元前65年又被罗马铁蹄所灭,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罗马帝国设犹太省,对犹太人进行压榨和奴役。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官吏的暴戾无道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
公元66年,爆发了犹太人的反抗起义。起义军消灭了耶路撒冷城的罗马敌军和地方贵族,并占领该城。罗马军队的几次征讨未获成功。
公元70年4月,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城。攻破城后,罗马军队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的起义者不计其数,被卖为奴者达7万之众。起义死难者达110万,耶路撒冷古城横遭蹂躏,圣殿被洗劫一空,七宝烛台等圣物被运往罗马。罗马曾为纪念这次胜利建立凯旋门。
犹太人起义军的反抗斗争仍未中断,即使在公元73年最后一座堡垒马萨达要塞陷落之后的数十年间,犹太人的起义仍不时发生。
公元131年,基于哈德良皇帝长期禁止犹太教徒举行割礼和阅读犹太律法,要在耶路撒冷城建立罗马殖民地和罗马神庙,并把犹太人赶出圣城。犹太人面对国家被灭、圣城被占的严重危险,忍无可忍,终于揭竿而起。起义群众达20万之众,他们占领罗马殖民地,杀死殖民者,攻城陷镇,势头迅猛。
哈德良皇帝派大批军队疯狂镇压,以毁灭性的军事行动征伐3年,毁灭城市50余座、村庄近1000个,屠杀犹太人达58万。这次犹太起义的壮举为犹太民族树立了斗争不息的榜样,但也让罗马当局下决心斩草除根,不让起义重演。
公元135年,耶路撒冷城被彻底破坏,遗址翻耕成田,有如昔日迦太基之毁灭。杀戮之后残存的人民多被掳掠为奴,整个巴勒斯坦田园荒芜,庐舍为墟。犹太民族遭到血腥屠杀,国破家亡,被掠为奴,背井离乡,开始了流浪异地的长期民族飘泊史。
公元425年,犹太人获取拜占庭皇后欧多西亚的允许回归到耶路撒冷定居。之后,耶路撒冷及哭墙还经历了不同王朝与奥斯曼帝国、英国、约旦轮番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种族灭绝的历史不再赘述。
最后结合五次中东战争,以便大家更客观看待最近爆发的巴以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949年7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原因是犹太人要在巴勒斯坦国土上建国,阿拉伯人坚决反对。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一1957年3月)
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推翻埃及总统纳赛尔领导的民族进步政府,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一10日)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1967年5月上旬,苏联向埃及提供了以军在边境集结、准备进攻叙利亚的情报,为威慑以色列,埃及遂要求联合国部队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并于5月22日宣布封锁蒂朗海峡,同时命令进驻西奈半岛的7个师约10万人和近千辆坦克集结备战。以色列以此为由,决定对埃及发动先发制人的突袭。
1967年6月5日清晨,以色列空军根据预定计划向埃及发起攻击,到达目标上空开始轰炸。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一24日)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因第三次中东战争使阿以矛盾恶化,导致阿以边境、尤其是埃及和以色列的冲突不断,双方长期处于不战不和的状态。埃及总统萨达特在探索和平的同时,开始为战争作准备,目的是以有限的胜利迫使以色列回到谈判桌上来。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决定向以色列开战。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一9月)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埃以媾和以后,黎巴嫩成为阿以冲突的新“热点”。几次中东战争后,巴勒斯坦难民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力量涌入黎巴嫩,使之成为巴解组织袭击以色列的基地。对此,黎巴嫩穆斯林表示支持,基督徒则反对,双方的摩擦不断升级,各自为政,形成武装割据,引起国内动乱。以色列政府决定趁机对黎巴嫩发动进攻。1982年6月6日凌晨,以色列以巴解组织派人刺伤以驻英大使为借口,大举侵入黎巴嫩。
综合了解以上历史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应该做个虔诚的祈祷仪式,如果真有神灵在上,请您赐予人类免遭战争的智慧吧!最后再重重写下四个字“珍惜和平”。
本文资料来源:
《布宁短篇小说集》
《苏东坡传》
《中外战争故事》
参考新京报报道五次中东战争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