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博客维护起来越来越麻烦,简书也越来越好了,所以索性来一次老文搬家。因为是老文,聊的很多都是过去时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凑合看看,下面这篇的原始日期是:2013/06/07
阿里注资新浪微博的消息也有一段时间了,各路媒体的见解也相继沉淀下去了,这里想从数据和数据应用的角度畅想一下阿里的数据之路可以会怎么走,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个用户期待一下未来可能获得的更优质体验。
首先,来看看双方的数据情况:阿里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购物行为数据、支付数据、信用数据、商品数据、部分用户数据(如用户住址)、部分商家商业行为数据;新浪微博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用户基础数据、用户关系数据、高实时性的内容数据、用户对内容的态度等。
双方数据打通后,阿里在数据层面会有怎样的变化?
假设双方完成数据的对接,尤其是用户数据的对接,对于阿里来说,数据可能会发生如下变化:
(1)更多的用户数据,更丰满的刻画用户需求、行为特征
完成用户数据映射后,阿里从微博获取更广泛的用户数据,再结合上阿里自有的用户数据,可以更丰满的刻画一个用户的特征,比如兴趣、行为习惯、更多的用户人口属性(性别、学历、职业、家庭居住情况等等),在这些特征,无论是搜索排序、个性化推荐、定向广告,还是商品运营、用户体验都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2)更实时的数据,在时间层面增强对用户短期意图的挖掘
把实时数据单独拎出来说,主要是在应用层面,实时数据发挥的价值可以很非实时数据有很大不同。比如,基于非实时数据可以计算用户的长期兴趣,而基于实时数据则可以预测用户的短期意图,在应用价值层面,有非常大的不同,甚至可以分别引发出不同的产品形态。这和阿里以往在自己消费数据体系里做数据挖掘是不一样的。而实时的媒体内容数据恰恰是微博的优势之一。
(3)社会化的数据,在兴趣收敛之外找到“戏剧性”扩散
阿里数据和应用长期以来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之一便是缺乏社会化元素。有了微博的社会化关系数据后,阿里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化营销、基于关系图谱的推荐逻辑,这样信息会在人的社会化群体上进行流转,避免单纯依托兴趣喜欢等带来的营销的“收敛性”。
(4)尝试搭建共享数据平台,驱动数据本身运营工作的发展
两家公司都是数据大户,各种维度、粒度的数据很多,又跨产品线、跨公司,一定需要事先有完备的数据互通、共享的规则和技术机制。这些对于搭建一个行业性的数据共享平台都是要做的基础工作,而未来,阿里在与微博的合作过程中顺势去搭建这样的平台,一点都不令人吃惊。这样的一个庞大的共享数据平台在国内互联网环境里一定可以形成一定的数据聚集效应,进而盘活“运营数据”的市场。
有了数据层面的变化,阿里在数据应用(含数据产品、相关商业产品)层面又可能有哪些变化?
(1)阿里自有数据产品的优化:有了上述更给力的用户数据的支撑,阿里的商品搜索、个性化推荐、广告等产品可以加入更多的用户定向的元素,可以基于更精准的用户需求,优化商品的排序、产品形式等等。
(2)更大的广告生意:阿里妈妈品牌被重新启用以后,思路已经变为媒体流量平台,这个理念在微博产品里的进一步延伸就会有更多产品形态出来,简单的如已经上线的微博橱窗广告,未来可以更进一步在tweets里增加原生广告,而微博体系很庞大,可以变现的资源和广告形式会很多,可供商家(以及非商家广告主)选择。而广告本身恰恰是在双方数据基础上搭建起来的生意。阿里妈妈下半年会推出DMP,不知道其中是否会有微博的数据贡献。
(3)面向商家的新的商业产品形态:由于用户购物、逛的主战场会拓展到微博里来,那商家的经营场所和营销活动也会有所延伸。比如,最近传出的淘宝卖家可以在微博开店的消息,商家卖场拓展了,潜在用户群扩大了,和用户接触的渠道也增加了(微博的信息通知体系),一些社会化的精准营销方式也可以逐渐融入到经验活动当中。如果说以往商家可以手工在微博中进行社会化营销的话,那现在的情况更可能发展成为打通阿里、微博营销体系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4)更开放的第三方数据产品平台:在新的数据体系下,阿里自有数据产品可以得到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而对于第三方基于开放平台的商家服务型数据产品也可以伴随商家运营工作的扩展而有更广阔的发展,对于淘宝原有的中小开发者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而对于微博大量的第三方社会化营销、管理型产品来说,有增加了变现的机会。
除了数据应用之外,在运营层面同样会有同步的扩展。总之,阿里和微博的合作,如果可以在数据基础上充分信任,相互渗透、共享,无论对于双方本身,还是各自生态链上的第三方合作方,都会有足够的机会去补强以往自身的劣势基因,进而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更大的生态圈,去发挥更多的“小而美”的优势。
作者:老读悟,微信公众号:laoduwu66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