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光轻轨站旁,怡和路约克郡商铺连着的广场。露天溜冰场,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学溜冰。
旁边有高楼,这里不被阳光直射,不过,下午五点,天气很热,其他学员都还没有到场。
教练先让小女孩热身。穿着平底鞋,在场地上溜跑几圈。教练带头,小女孩跟着。小女孩不甘心跟在教练后面,自己还冲到前面多溜跑了几圈,她很满意这炎热的舞台。再倒退着溜跑几圈,倒退的过程要扭着之字形的弯,要避开一个个障碍,这比单纯的往前跑要难一些了。小女孩依然兴致勃勃地练起来。每完成一组练习,她就仰头望着教练,一脸的骄傲和欣喜。
教练加大了挑战的难度,单脚站立,单脚跳跃,跳跃加空中转身,跳跃转身加避障……小女孩跟着教练的动作,十分高兴地学着。那神态,真是天使的模样。每一段练习都让她感到欣喜,节奏和挑战让她感到兴奋。她的眼睛里闪着光芒,额头挂满了汗水,她的姿态充满了昂扬的活力。
教练引导她,腆着大肚子的妈妈在一边欣赏她,奶奶也在欣赏她,所有的观众都在欣赏她。
教练穿上溜冰鞋,也让小女孩穿上溜冰鞋。教练扶着小女孩在一块圆形的防滑垫上溜一溜。布纹防滑垫一米左右的直径,溜冰鞋站在上面可以轻轻地溜动,也可以很好地停住。教练扶着小女孩从一块防滑垫跨越到另一块防滑垫上,反复地跨越着溜一溜。小女孩小心翼翼,依然很兴奋地练习着。
教练看到小女孩进步不错,于是在从一块防滑垫到另一块防滑垫的时候,教练撒开手,让小女孩自己溜一溜……小女孩立马失去了平衡,教练赶紧扶住几乎要摔倒的小女孩。然后,扶着小女孩继续练习。然后……然后,就不是连贯的然后了。
小女孩哭嚷着呼唤奶奶。奶奶走过来后,小女孩紧紧地搂着奶奶不愿意放手。奶奶怎么鼓励她,她也不愿意练习了。天使一般的小女孩,状态一百八十度扭转了,活力一下子跌到零。小女孩一脸的不开心,一脸的胆小害怕。小女孩世界里的伤心,是天翻地覆的。在成年人觉得无所谓的小细节里,小女孩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她的尊严崩溃了,她的整个世界坍塌了,她的勇气就像天使的翅膀一样折了,她整个人都没有精神支柱了。教练试图用言语鼓励小女孩继续练习,怎么鼓励都没有成功……
我相信那个天使小女孩,还会继续找到勇气和力量,她只是需要平复自己受伤的心灵,她需要缓冲一下。
孩子的天性里,就有成长的活力,这种活力稍加引导,就成为学习的动力。换句话说,擅长学习,就是孩子的天性。
好的教育呢,就是陪伴,就是引导。在陪伴和引导中,不断给孩子正向的反馈。
我们为什么让孩子去学习溜冰呢?
不为太多的为什么,就是让孩子去锻炼一下,去开心地玩,快乐的成长。因为目的很单纯,我们就更愿意顺其自然,就更愿意让孩子在引导和陪伴中自己成长。所以,报名学习溜冰的孩子,很少有学得不开心的,也很少有学不会的。
换成其他的学习呢,情况就变了。
拿文化学习来说,孩子成绩差了,我们就着急了。我们担心他落后其他同学了,担心他将来跟不走了,担心他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啊……
如果不着急呢,我们当然知道什么是好的陪伴,什么是好的引导。一着急呢,方寸就乱了,就开始用高压和蛮力来教育孩子了。逼着孩子写作业,逼着孩子补课,逼着孩子复习功课……严格要求,严词批评,更是家常便饭了。
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有错吗?
目标没错,方式是不当的,适得其反。
我们想着让孩子学习好,想着严格要求,却忽略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心本来该有的成长。孩子有对学习的热情吗,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吗,有挑战问题的良好心态吗?
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他的内心是不是有熊熊燃烧的天然火焰,这火焰,是不是也能引导成为学习的能量?
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就是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所以需要管严点,需要逼着他学习。如果一辆汽车自身的动力系统出问题了,我们会一直让拖车拉着它跑?
作为孩子,引导陪伴他发挥自己内在的驱动力,岂不是比功课任务更加重要吗?
怎么引导陪伴呢?很大的话题了——在小时候,陪他玩耍,陪他讲故事,陪他好奇探索,从情绪上给他温暖和鼓励,做他学习上的榜样,让他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与满足……
很多家长说,平时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学习溜冰,学习语文、数学,从学习的原理上讲,有本质的区别吗?
没有呢。
好的教育者,就应该像好教练一样。陪着孩子,给孩子做示范,不断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做孩子成长的引领者。
如果我们从小就陪着孩子看书学习,陪着孩子用语言来表达事物和心情,用文字来记录事件和心情……又哪里需要,到了后来,鸡飞狗跳地逼着孩子学习呢?
孩子刚回家,兴奋地跟家长分享他在学校的见闻,家长家厌烦了,开始训话:“赶紧去写作业!”写作业就不再是他成长的体验,而是一种被迫完成的负担。
孩子考差了,家长不体会孩子失落的心情,一点同理心都没有,狠狠地批评孩子老改不掉粗心的毛病。孩子面对学习,就失去了情感上的力量,考不好,就成为了他的烦恼。
如果老师和家长,常常对孩子讲一堆要好好学习的道理,而不是引导他好好地去体验学习,孩子怎么可能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呢?
学习的动力,源自于感情,而不是源自于道理——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
现在,我逐渐淡出了给孩子补课的行业,转为学习兴趣的培养。盯着提升孩子成绩的目标上课,就算成绩提升了,意义不大——孩子的身心没有成长,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生命的活力,没有人生的动力。被逼着学习,只要孩子自己的学习力没有提升,一时提升上去的成绩,最终也会掉下来的。
相反,回到教育的原点,陪伴,引导,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学习,引导他们的活力去追求自我成长。仿佛是在用心灵点燃心灵,效果是缓慢的,却是长久的。
我就像教练一样,陪着孩子阅读、写作,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的热情。像教练一样,不断地给孩子正向的反馈,领着孩子阅读写作。开始,很长的时间,不盯着硬性的外在目标,而是关注孩子内在的体验,努力引导孩子燃起渴望,涌动自我追求成就的力量。
我陪着孩子讲故事,把孩子们写到故事里成为主角。我努力地把故事煲成一锅好喝的汤,在里面搭配丰富的营养。
当孩子激动地说:“老师,我要去读什么什么书!”“老师,我要写什么什么故事!”
我听着很高兴,比补课的时候把学生送进了清华北大还要高兴。
孩子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后,再教学习的方法,再引导更加深入的阅读和写作——技能一定放在兴趣之后来教。
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当我们为孩子的学习着急的时候,想想广场上那个学习溜冰的小女孩——在她遭受挫折的时候,如果有人着急地逼着她练习溜冰,给她各种严苛的指标,忽略她内心的自我成长……这些都是适得其反的教育方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