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去玩
不然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马云曾说:“现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
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机器、智能”。
知识可以学,但智慧不能学,只能体验。
在未来,大数据、机器将把人类知识领域的事全部做完,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在于智慧在于体验 。
所以,让孩子会玩很重要!
对于“玩的体验”,有两位文学大咖的观点可谓一致: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龙应台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第一手接触过美。”
——席慕蓉
会玩很重要吗?很重要
●●●
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与生活都将是有趣的、有创造力的,充满快乐的。
●●●
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显得人生无趣、创造力缺乏。
优加手作认为,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去发展的。
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
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
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
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
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
一个完整的人生,应该具备上述所有的特征。
如果限制孩子去玩耍,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在中国一般家庭和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而我们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是把自己处身在内的现实和责任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
于是,那些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好学生,等长大了,别人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
“呆头鹅!”
“只会读书不会玩的小老头儿!”
“这孩子太乖了!
孩子可以通过玩耍来提前对人生进行彩排。没有玩耍能力的人,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会缺少很多乐趣,会变成死板木楞的成人。
玩耍无处不在
●●●
也许费心用高大上的玩具教孩子认颜色、形状
●●●
但其实他们连颜色鲜艳的瓜果蔬菜,都还不怎么会区分。
很多家长怕玩耍耽误了孩子的学习,玩有时候不仅限于玩玩具和享乐。
我们应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家务,让他看到做每件事情都有个完整的过程。
很多事情不用特意区分什么是玩什么是工作,因为玩耍是无处不在的。
就算是带孩子出去玩,从做攻略收拾出行的东西,买门票机票,这些事情有条件都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另外,孩子做事应该有目的性,并沉浸下去工作至少15分钟以上。
现在想想,我们以前都是被爸妈绑在身上养大的,一起下地、做饭,早早地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理应在生活中玩耍和学习。而我们现在养育孩子有时太精细和“超现实”了。
很多家长跟我们一样,在孩子玩耍这个问题是有认识错误,更注重让孩子开阔眼界,而家里的厨房和锅碗瓢盆长什么样他们都没仔细看过。
玩耍需要独立,与重复
●●●
养孩子不是创意比赛,不能只争朝夕,每天多一点耐心陪伴。
●●●
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先教会孩子玩,而不是急于把他们培养成天才。
有的家长在养孩子方面算是比较心急的,在陪玩方面也是,经常孩子不会玩家长就上手去帮忙。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了孩子经常在玩稍有挑战的游戏时容易放弃的习惯。
其实,小孩子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的,之前他做不好的,可能是能力不够或者我们的引导不恰当。
当他经验积累足够了,自然就会玩好,所以我们不应该很快放弃某方面技能的引导,而急吼吼地去试其它的。
就像在优加手作制作捏捏皂,一开始不可能捏出难度系数高的图形,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从捏一颗星星、捏月亮,重要的是让他体验手工的制作过程和在制作中的大脑思考。
过于心急,让孩子做超出他年龄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便都会很快放弃了。
适当的参与手工DIY亲子互动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小朋友颜色搭配、创意创新、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等,还具有一定教育意义,让小朋友变得聪明独立,同时也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优加手作强调创意好玩的品牌,寓教于乐
在制作手工的同时
培养孩子的思维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并且爱上动手,习惯性思考
不让宝贝输在起跑线上
同时也拥有趣味的童年。
。
//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优加手作”,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