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与行动0217-2021

思考与行动0217-2021

作者: Wfish | 来源:发表于2021-02-17 18:47 被阅读0次

婚姻总是需要在“我”和“我们”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我”会为了“我们”这个整体而发生改变,如果没有改变,就不会有婚姻了。可是,如果全部都为对方改变,那就不会有自我。

上节课我们讲了协调“我”和“我们”之间的家庭规则,这节课,我们来讲“我”和“我们”的另一个主题:婚姻里的控制和权力斗争。

婚姻里的边界和控制

要想说清楚什么是控制,我们得先说另一个词,也许你听过,叫边界。

当我们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会通过很多微妙的标识,来划定自己的心理空间,树立一个未经允许不得入内的牌子。这就是边界。

在边界以内的地盘,如果有人侵入,我们就会警觉,会表达抗议;如果对方不理会这种抗议,继续侵入,我们就会觉得被冒犯了,会奋起反击。

在不同的关系里,我们的边界是不同的。

比如,你可以自然地和伴侣讨论你们家有多少钱,但如果一个普通朋友贸然问你,那你就会感觉不舒服;

你可以跟很亲近的朋友讲你在婚姻中的困惑,但一个陌生的同事来打听你家里的事,你也会觉得别扭。

这种别扭的感觉,就在提示你,他已经越过了你为你们关系划定的边界。

一对夫妻要相处好,同样需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边界。

比如你跟伴侣说:“跟我说说你的前任吧!”你伴侣正好也愿意,也许就说明这并不是你和TA之间划定的边界。

可是,如果TA跟你说:“亲爱的,这都是过去很久的事了,我都已经忘了。”这个拒绝就是一个边界。

这时候如果你还非要不依不饶地问:“这都不肯讲,是不是还有什么秘密?”那你就侵犯了TA的边界。

所以,所谓的尊重边界,并不是不靠近,而是在尝试靠近的同时,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力。

为什么夫妻也要尊重彼此的边界呢?

因为夫妻已经有了太多的"我们",而边界就是为"我"保留空间。边界就是一个人在为平衡“我”和“我们”所做的努力。

如果你无视对方的边界,那你的侵入就会被视为一种控制,协商就会变成权力斗争。

我曾见过一对年轻的夫妻。丈夫头发有点油,经常会有头皮屑。他去医院看了,医生也说没啥好办法。妻子很看不惯丈夫的头皮屑。只要一发现丈夫领子上有头皮屑,她就会伸手把它掸掉。丈夫呢,对妻子的举动很反感。在咨询室里,两个人就为这件事争了起来。

丈夫说:“你一掸我的头屑,我就觉得你是在嫌弃我。”

妻子说:“嫌弃嘛,也许是有一点,可是也没有那么多。我看见你的头皮屑想把它掸掉,就跟看到桌上的脏东西想把它擦掉是一样的。是你自己大惊小怪。”

在这个例子里,丈夫讨厌妻子掸他头皮屑的举动,对他来说,自己的“讨厌”本身,就在标识他的边界。而妻子并没有尊重这种边界,反而觉得他的反应是大惊小怪。

在婚姻当中,“你太敏感了”“大惊小怪”是一种很常见也很特别的说法,它暗示的是别人标识的边界不合理,所以自己有理由不予理会。

当你已经标识了自己的边界后,他仍然固执地推动你按他的想法行动;并在遭到你的抗议时,认为你的抗议不合理,这就会变成控制。

在这个例子里,丈夫不让掸他的头皮屑,妻子一定要掸。也许对妻子来说,头皮屑代表的是理想丈夫和现实丈夫之间的差距,而她想通过掸掉这个动作来抹平这种差距。

可是,这种控制无视了对方的边界,反而会激发对方的反抗,变成两个人之间的纠缠。

什么是控制的问题?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要尊重伴侣的边界没错,可是对婚姻来说,并非所有的边界都是合理的,也并非所有的要求都是不合理的。当一方提了一个合理的要求,但是另一方不肯改变的时候,又应该怎么办?难道对方说了这是我的边界,我们就不能对他们有要求了吗?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来思考控制的本源。让我来举个例子。

我见过一对夫妻,丈夫有段时间辞职在家。妻子每天下班回家都会问他“你今天做得怎么样”并会指出他的各种不足,比如,“你应该早起”“你要多投简历”“你要多学习”“你要做家务”……丈夫感觉不胜其扰。

有一段时间,丈夫去投一个心仪公司,但是被拒绝了,他有些沮丧,简历投得不那么勤了。

妻子就说:“你这是害怕挫折,你这就是僵固性思维。”

丈夫说:“我自己心里有数的,你就别管了。”

妻子会说:“就你这自律能力,没我能行吗?有几天我出差了没管你,那你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我问妻子,既然丈夫这么不喜欢她管,为什么她还坚持要管?

她也觉得很委屈,说:“我有什么恶意吗?我就是想帮他重新振作起来而已。”

我又问丈夫,为什么不能领受妻子的好意呢?

丈夫说:“明明我有自己的规划,可是她完全把我当作一个没有行事能力的人。我觉得,我娶的不是一个妻子,而是一个管着我的妈妈,还是那种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拼命管我学习的妈妈。”

也许你会想:鼓励丈夫去上班难道不对吗?丈夫不去上班,影响的本来就是整个家庭,难道妻子不能做些什么来让丈夫振作一些吗?

这当然有道理,但是夫妻的事,不能只从谁对谁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角度是从关系视角出发,考虑怎么做会增强彼此的感情,怎么做会损害彼此的感情?

毕竟对夫妻而言,两个人的感情是第一位的。

在这个案例里,丈夫标明了他的边界后,妻子仍然要不断管教他,很明显,这就损害了他们的感情。

另一个角度是,这么做,对解决问题是不是真的有帮助?

假如能够帮你解决问题,那再不对的事也有做的理由;反之,事情再有道理,也不应该做。

在这个例子中,妻子的好意让丈夫感觉到自己被控制,而一旦人感觉被控制,他就很容易对这个控制他的人产生反感,并做出相反的事情,就像一个逆反父母管教的孩子一样。

所以控制的问题不是对还是错,应该还是不应该。控制的问题,是会起什么效果。一旦夫妻开始了一方控制另一方、甚至互相控制的游戏,往往既损害感情,还解决不了问题。

如何既避免控制,又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控制,又解决问题呢?我有两个建议给你。

第一个建议,当心里产生控制对方的愿望时,试着理解这种控制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并尝试直接表达这种需要。

所有的控制背后,都有它的需要在。这个需要不止是“你要听我的话”那么简单。有些需要能够在婚姻里被满足,有些不能。可是无论能否被满足,需要本身都没什么错,值得被看见和表达。

我经常会问那些陷入控制和反抗游戏的夫妻:你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比如那对“都是为你好”的夫妻。当我问妻子这个问题时,她说:“有时候我也会担心他,担心我们这个家。我只希望当我担心时,他能回应我。”

我就跟丈夫说:“你看你妻子是这么说的,她只是表达担心你。当你妻子表达她的担心时,你能不能不把它当作一种控制,而是学着安慰她呢?”

丈夫说:“我当然愿意安慰她。以前有一段时间她情绪不好,也是我安慰她的。”

为什么表达需要能够化解控制—反抗的游戏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我们想要控制对方时,我们会把自己放到相对强势的一方,而把对方放到一个弱的位置,我们是在要求对方怎么做。

而当我们表达需要时,我们的角色和位置就会发生反转。我们变成了相对弱的一方,要求变成了请求。

别小看这种差别,位置的改变常常就会带来行动的改变。毕竟,人都不愿意被强迫,可是人都会主动去响应一些需要。

第二个建议,是把控制和反抗的关系游戏化。

还是这对“都是为你好”的夫妻。他们最后一次来的时候,我给了妻子和丈夫各一件礼物:一把水枪,就是孩子玩的那种水枪。

我跟妻子说:“语言是最无力的。如果你实在觉得丈夫不够上进,不要再用话说他了。你就用水枪滋他。”

我也给了丈夫一把水枪。我对丈夫说:“如果你觉得妻子侵犯了你的边界,你也不要用语言反击,你就用水枪来捍卫你的地盘。”

听起来很好笑,为什么这么做呢?

这是因为,无论是控制还是反抗,真正让我们感到生气的,是那些关系背后沉重的东西:你不尊重我,你不认可我,你没理会我的需要,你不顾及我的感受。

可是当它变成一种游戏时,控制和反抗背后这些沉重的部分,就会逐渐消失,它又重新变得轻松甚至荒诞起来。毕竟,用水枪相互滋,也是一种控制和反抗的游戏嘛。这一种控制和反抗,也许会让两个人都高兴起来。

这节课的思考题是:在家庭里,什么时候你和你的伴侣会陷入控制和反抗的游戏,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欢迎留言跟我交流。

  我跟老公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陷入控制与反抗的游戏。我一直认为没有人会天生做父母,任何人都需要后天的学习,所以从孩子生下来,我就开始读育儿方面的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调整。但是老公教育孩子比较霸道,认为自己生来就会当爹。所以我学过的育儿书籍会推荐给老公,我听过的视频讲座也会推荐给他。还会跟进他看的状态,有何感想等等。老公也非常不耐烦,认为书上的知识太过死板,没有必要去听,然后我们经常陷入这种僵持之中。现在不再对老公要求过多,但是我会跟老公强调孩子的进步,然后再说明我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

  再则,总觉得老公这人太懒散,不知道学习充电,其实他本人责任心比较强,工作上比较上进。所以经常会把自己认为非常好的东西发给他,让他去学,然后再跟他讲一些具体的事例。老公没有正面提出不想看,但他确实都没有考过。现在想来,我也是侵犯了他的边界。站在高高的位置,指出他的问题让他改正,而非站在他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相关文章

  • 思考与行动0217-2021

    婚姻总是需要在“我”和“我们”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我”会为了“我们”这个整体而发生改变,如果没有改变,就不会...

  • 1013

    先知与智者的区别,在于他不但思考,而且把思考变成行动,在行动中思考,用行动来思考。 箴言与隽语的区别,在于它的异乎...

  • 横向领导力笔记-计划修正术(3) - 思行合一

    原因:你把思考和行动分割开了 >> 思考需要靠行动来提供新的数据,行动需要不断依靠新的思考来修改方向。思考与行动分...

  • 思考与行动

    上周四放学,老师告诉我,我家娃在学校大哭了一场!因为他在工作时间,影响对面的同学。老师提醒了他两次,最后一次,老师...

  • 行动与思考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需要很强的行动力和清晰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没能把事情做好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

  • 思考与行动

    1. 还有什么“世人皆知”的秘密?又,为什么这些“秘密”其实很有效但人们却死活不重视? 2. 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其实...

  • 思考与行动

    坚持每天留言已经成为每天必做的一项任务, 也是成长任务中很关键的任务。 今天的这一形象类比再次刷新了我对人的...

  • 思考与行动

    特立独行且正确与”自以为是”的区别 特立独行与正确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要想这样,我相信一定听过大多数人的想法,参...

  • 行动与思考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历史以来前所未来有的互连网高速发展的好年代,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基因编辑,区...

  • 行动与思考

    昨天公司董事长又来到昆山工厂,在改善发表会上提起了公司的“行动誓言”,并又重新解读了一下,让我们工作中不要遗忘。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与行动0217-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xw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