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中国银行圈的血统和阶级
一、五大行
工农中建交,国家直接管控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占全国金融业资产的40%左右。1949到1984年,只有这五家银行,相对久远的历史产生了相应的用户粘度。
但五大行也不是绝对安全。
五大行之外,邮政储蓄银行体量也很大,但因为2007年才成立,所以四大、五大行的说法里没有它,邮储属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二、股份制银行
招商、浦发、中信、光大、华夏、民生、广发、兴业、平安、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特点:全国性、股权结构比较灵活。
有业务特色,搞差异化竞争,如招行信用卡业务;民生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三:城商行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商业银行法>,整顿信用合作社,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城商行,服务地方中小型企业。
城商行属于地方政府控股,行政上属于地方征服,开展金融业务,同时又归银监会管。
个别城商行的实力比股份制银行还强,吸储能力弱的银行,会去发行激进的理财产品。
四、农村金融机构
主要属于县政府,体量随小,但有些日子还是不错的。
五、扩展:三大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专注于基础设施等项目;
进出口银行:服务进出口业;
农业发展银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六、外资银行
目前大约200家,规模小,网点少,业务范围有限。外资银行在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中体量很小。
022|存在银行的钱安全吗?
一、挤兑与存款保险制度
挤兑:银行挤兑, Bank Run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即使银行破产,五十万以下的存款也能得到全额赔付。把银行挤兑传染的风险隔离开,避免市场大面积的恐慌和信心崩塌。
恐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在金融市场发生问题的时候,这种自我实现的语言就像瘟疫,它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家具和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2005年以后,银行业放开了竞争,2013年,推行利率市场化。2015年,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开始实行。
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给我们的金融系统打了一针疫苗。
023|金融市场上的"最后贷款人"
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甚至政治发生问题,所以央行在这种时期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输血,也叫注入流动性的方法,起到结束恐慌、避免危机的作用。
一、金融市场为什么需要最后贷款人?
金融市场靠信心来维系
金融市场发生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从流动性问题开始的。
二、两个案例
1929年经济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大地震,进入了大萧条模式,教训:美联储当时没有能够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对银行挤兑的反应麻木迟钝,导致多米诺骨牌的倒塌。
2007年的危机,美联储协同全球主要国家来积极救市,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其实救的就是人的信心。
央行作为市场的最后贷款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需要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防止恐慌的蔓延而导致系统的崩溃。
三、最后贷款人的起源
起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由白芝浩提出的白芝浩原则,即找上门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有优质的抵押品,央行就应该放款,同时也对这种临时性的放款征收一个比较高的惩罚性利率。
024|历史上的银行
历史上银行的模式:寺庙、旅馆、驻京办、布庄、药铺。
在这些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间,银行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一,人流量要大,因为只有人流量大,才能形成资金的聚集和交易,产生信用行为;
第二,在本地起家的银行,因为时间累积的关系,容易做成信用的生意;
第三,就是人际交互多的场所更容易产生信用网络。这其实就解释了银行业务的根本特征,人的交互产生信用关系和网络,银行就是做这种信用买卖的中介。
025|周问答
市场会变,人性不会变。
金融本质上就是关于信任和信心的交易,通过金融工具,信任可以转化为财富。
区块链使得我们人类社会能更快地建立信任,所以它是具有改变金融基础架构潜力的。但落地还有距离。
2015年的股灾:证监会突然要求清查场外配资,要求所有加杠杆的散户和机构,全部掐断业务去杠杆,这就相当一剂猛药,市场出现危机。政府采取的措施:央行降息、定向降准、拓宽券商融资渠道,证监会授权证金公司直接入市,这一些列行为本质上都是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一行三会联合起来,充当了一个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金融风险并不可怕,只要有金融市场的地方一定会有金融风险。
自我要求:对利率市场化作一个延伸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