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有时候会是这个样子的?在2020年4月12日,一名北大学生包丽被PUA(精神控制)然后服药自杀,最终抢救无效去世了。这件事令我很是惊讶,北大学生缺少智商吗,怎么会被PUA?还有一件发生在2016年的北大弑母案,真的是触目惊心,凶手吴谢宇在作案途中以及作案以后的所作所为,无一不能说明其智力正常,但是为什么他会做出这种事?
不仅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至今看来都不可思议。比如西方疫情下的疯狂,就算是特朗普对美国疫情毫无作为,还依然有这么高的支持率,我表示无法猜测这群人到底想干什么。倒也别说他们,想一下就算是我们自己至少都曾犯过错误。所以我一直有疑问,人的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有时候又为什么那么奇怪,最终在一本书上找到了答案。人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对人的行为进行指挥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1、重新认识理性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前面例子可以说明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缺乏理性。很多人理解的理性是感性的对立面,尽管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就这样理解理性太过于狭隘。
理性是什么?当前认知心理学将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知识理性两种。工具理性是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个人目标,这个最优是指你对当前资源的利用最优,而不是最好的,这个有点类似于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知识理性是我们的信念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一致程度,也就是我们建立的目标要符合现实。要做到这个知识理性也并不容易,实际上我们天生就爱幻想,比如有一部分人扭曲的择偶标准以及对婚姻的认知,在网上随处可见,当然并不排除是作者故意在推动,但是下面的附和声就足以说明问题。
2、当心被利用
不知道你观察到没有,在手机上的娱乐软件都会屏蔽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时间。千万不要小看它,如果没有刻意去看看时间,那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陷入其中。其实它所利用的正是我们的思维倾向,不仅是它,在市场上各种的商品为了利益,都会在你的思维倾向上面打主意。所以如果你不学会管理自己的思维倾向,那他们就会帮你管理。
思维倾向一般是指通过接触到的某一事物,从一定倾向出发的思维模式。很好理解,有些人不愿意分享他的认知,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笨,而是他有这么一个思维倾向。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做事的责任心、好奇心、认知需求等等。思维倾向每个人都有,但是程度不一样,如果想要获得理性,压制思维倾向是必不可少的做法。
会谈恋爱的男生往往都会利用女生的情绪化思维倾向,比如“秋天第一杯奶茶”,很多女生都知道这不过是商家的套路而已,但是如果男生能够给她买一杯,那她依然会很高兴,因为她想要被在乎的感觉。前面所说的PUA也是利用女生的思维倾向,只是手段相似,但最终目的不同。PUA是为了最终控制女生,而正常的男生是为了两个人有更好的恋爱体验。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如果女生想要获得一份美好的爱情,需要压制自己的思维倾向,而男生想要获得一份美好的爱情,则需要正确的利用女生的心理倾向。
3、这种人真可怕
我们都听说过智力障碍,但是理性障碍却很少听到。不过很少听到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相反我却认为它的概念更应该比智力障碍熟知。
理性障碍是指个体在智力水平正常的情况下,无法理性的思考与行动。每个人都有感性的一面,比如爱情中的男女,不过想要维持一份美好的爱情,光有感性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条理性边界。但凡有超过这条理性边界的感性行为,即属于有了理性障碍的情况。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不少见,近年来网络上多了不少家暴案、杀妻案,很难想象与这种可怕的人在一起,会经受怎样的精神折磨。
理性障碍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生活中很常见的抑郁症就是这种情况,当有人抑郁症发作的时候,你用理性思维跟他分析利弊得失几乎没有意义,这时就需要用到非理性思维,比如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理解他。抑郁症是病,也提醒一下请不要用作的眼光去看他,他只是出现了理性障碍。他也很想活下去,只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遗书上可以看到,很多遗书可谓是面面俱到,不是有智力缺陷的人能够写出来的。
另一种是意识不到这样是错的,更别提控制自己了,往往事后才意识到,比如愤怒。但如果一直意识不到,且困扰了生活,那只能建议送进精神病医院了。
4、三重心智模型
我们很容易意识到理性,但是它在我们的大脑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运行机制?
首先说一下三种心智的概念。
自主心智,它是我们通过进化与內隐学习获得的。进化获得的自主心智,比如看见老虎狮子等动物,我们会产生强烈的害怕。抬头看见有东西落下来,就会自主的避开。內隐学习获得的自主心智,比如文化等等。学会了游泳,就会变成本能,储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算法心智一直以来被我们重点关注,因为它被认为是我们是否优秀的关键。算法心智可以把它看作智力。对于智力自然是不必多说,我们对成绩单上的数字有多大的期望,就说明我们对智力就有多疯狂。
反省心智的定义是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帮助执行决策与判断的心智加工过程。计算过程对了,结果也有可能出错,因为方向错了。而反省心智就是监督你行为是否与目标是否一至。
然后请看三重心智模型,它揭露了三种心智在大脑里是怎样运行的,理性又是怎样出现的。
先看反应1是怎么形成的,它是由本能(缺少能量)引发,比如当你及其饥饿的时候,你的自主心智就会控制你去寻找食物,然后看见了食物你只会囫囵吞枣的吃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并非没有参与进来,先是出现了本能引发了自主心智,这时反省心智就会发起压制(B)(自己现在吃饭是否合适,要不要计算一下吃什么更好),想让算法心智来压制(C)自主心智的思维倾向,然后计算一下哪一种食物的热量最高,味道最好,对身体无害。
但是反省心智想要发起压制的时候出现了情况,第一种是发起压制成功(我不能吃对身体有害的食物),然后它让算法心智去压制(C)自主心智(计算一下哪些食物有害),但是自主心智的反应太大了,算法心智压制不住自主心智,自己都已经及其饥饿了,哪里还管应该吃什么(我知道不能这样做,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第二种,是发起压制失败,自己以及饿得不行了,还要去思考吗?于是就出现了反应1,囫囵吞枣的吃任何食物。
反应2是由本能(口味)引发的,比如快到中午,你饿了。首先也是自主心智出现,它告诉你应该吃饭了,然后由反省心智发起压制(B)(应该想一下现在去吃饭是否合适),并且发起算法心智开始计算的指令。压制和发出指令成功以后算法心智就会对自主心智发起前运算加工(A)(检索一下自己的口味),同时发起对自主心智的压制(C)(自己有糖尿病,就压制想吃糖的思维倾向),随后算法心智进入计算当中,开始模拟(仿真)。最后反省心智再对计算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检查,确认,于是就得到了反应二。
模型中的两个步骤保证了我们的行为理性,第一,反省心智成功发出压制(B)指令,并且算法心智成功压制(C)自主心智,第二,算法心智计算以后给与反省心智进行检查确认,确认没有思维倾向在里面。
5、找到金丝雀
锻炼自己的理性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做个绝对的理性人没有必要,也很危险,绝对理性会让你迷失在无尽的犹豫当中。那理性究竟应该怎样利用?
有一个金丝雀的故事。在以前煤矿工人挖煤的时候,他们就会知道煤矿里面会产生很多瓦斯,这个东西是相当的危险。但是在那个年代并没有仪器可以测量瓦斯的浓度,直到后来他们发现金丝雀对瓦斯气体及其敏感。所以后来他们在下矿井的时候,就会把金丝雀放在鸟笼子里提着一起下去,然后随时观察,要是金丝雀晕倒了,那就知道大事不妙,要赶紧离开。在这里金丝雀的不良状态就是他们的前进底线,一旦触及到金丝雀晕倒,不用判断它背后的理由,直接离开。
利用理性建立绝对不能碰的行为底线,就如同这只金丝雀一样,这不同于原则,原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行为。所以这条规则很简单,任何行为产生之前,一定要建立绝对不可触碰的底线,并且坚守。
在目前医学界,当一种药物被研究出来,应该怎么判断它能否被用于抵御疾病呢?从治好的病人概率来看是不行的,比如100人中只要有80人能治好,就认定此药有效,然后投入市场,这肯定是行不通的,违反了人类伦理。它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这药有药效能治病且副作用整体可控。这也是利用理性的一条规则,保证你的行为有效且负面效果可控。
你还可以用来解决问题,比如利用非理性一面。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见一个已婚男生在哭诉,说他小姨子不工作,来他家里有一段时间了。他想让小姨子出去找工作,顺便离开他们家,但是他老婆和小姨子关系很好,于是在网上问应该怎么办?下面有一个评论绝了,说让他对他小姨子好点,不出一个星期,他老婆自然就会赶小姨子走。你能品出其中味道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