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攀登阅读高峰-领读No.2作业

攀登阅读高峰-领读No.2作业

作者: Up_风雨阳光 | 来源:发表于2016-07-31 15:53 被阅读100次

    领读No.2作业

    我读包装与小生老师的领读感想

    在攀登阅读高峰这活动中,我的进度有些滞后了,在看包装的练习中,刚开始十分不适应,有点排斥,心里还一直犯嘀咕,这看了有什么用啊?但因为是小生老师要求的,碍于小生老师的权威,只好耐着性子一点点看完后。其实也蛮快的,看完3-5本包装后,心态发了变化了。之前一本书放在面前,就像是一个个的箱子,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就想直接打开箱子看里面的东西,现在,这些箱子好像有些透明了,能看到里面的最显著的特征了,也好像突然对这本书多了熟悉感。同时因为对作者的留意,对整本的书的期待也与之前完全不同了。之前这些书好像都是同一种箱子包装的,现在好像箱子也变的不同的,有些很精美,让你很有想马上打开看的冲动了,并且知道它是哪一类的物品了。现在就算是绘本都会好好看包装了。

    小生老师第二次领读,让我意识到自己阅读的标准太低了,听完后觉得自己的序言译序完全没有看懂,只好回头重新看了,调整好心态重新再细看,果然看到了之前没有留意到的一些地方了。写下来,以共后续参考,同时感谢小生老师分享英文的版本,期待下一次的分享内容。深深觉得小生这次的活动做下来,他肯定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进化,期待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做做分享。好好积累,希望活动结束前能做一次分享。

    我读序言、译序的突发异想

    郝明义先生的行为分析

    听完译序,我发现了郝明义先生虽然觉得这本书非常的好,对他的帮助也会非常的大,但是他也没有马上就放下了手头的工作,专注于做翻译这本书的工作,这件事情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当我对某件事情非常感兴趣的时候,通常的做法都是放下了手中现有的事情,恨不得马上就去做这件事。这样看来,郝明义先生至少在行动管理上是有稳定可靠的个人系统的。

    作者的行为方式背后的意图

    为什么写那么多再版的时代背景,然后又说这个不重要?

    在序言中,作者说为什么再版的理由的时候?写了很多当时的教育与阅读的背景,描述了时代的背景,最后又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既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为什么作者还要这么写那么多呢?我想可能也是因为,作者希望交代清楚当时的一些背景,因为作者也认为在阅读的时候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很必要的,于是他也这样做了,为的是让读到这本书的人能了解当时的情况。因为这本身不仅仅适用于当时的年代,作者可能预见到未来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候,这本书对阅读的帮助也是十分大的。因此他做了一个交代,用了绝对坐标的交流方式让任何时代的读者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作者在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除了通过描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一些方法和具体怎么做之外,我想作者还通过他的行为方式,面对一些事情,他具体怎么做的,通过他的一些行为方式,来表达出他对阅读的一些真正的看法。就是说我们除了通过看他怎么写,来了解阅读这件事情之外,还可以通过他怎么做,来了解阅读这件事情。

    为什么会提到同类的书籍

    我原本很奇怪为什么作者在序言当中,会提到《如何阅读两本书》和《如何阅读一页书》,这两种和它同类的书籍,。一般按道理来说,这应该算是竞争者吧,但是作者在译序当中还特意提到这件事,让人挺费解的。可是通过小生老师的讲解,通过他对比原版的英文的描述,让我知道了原来作者是在用调侃的味道在说这件事情,这么讲其实是在拨乱反正。(翻译的书总会因为翻译的问题产生或多或少的歧义,但是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研究原版英文著作,只   有期待小生老师的讲解与分享了。小生老师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相信他办完这次的活动一定是脱胎换骨的一次进化。)在这里也能看出作者也是观点鲜明之人。虽然说这本书是原书的第二版,不过作者认为与其说是第二版,不如说这是一个更高阶的晋级版的全新的图书。

    作者的性格对书的影响

    还有就是关于莫提默.j.艾德勒先生本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如果说一本书的作者是很重要的信息,那么这个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十分重要吧。他收留了范多伦先生,还和他一起工作学习,并对他的学识表示认同与佩服,还邀请他一起写了这本书,而且还在译序当中提到对他的一些感谢和认可,这个是十分不易的事情。因为当时范多伦先生因为参加的那个益智节目名声大振,而那次事件造成的影响在当时是非常巨大的,被称为美国五十年代最大的电视丑闻案。他当时失去了所有的朋友,而且连那个节目的赞助商和很多的制片人也都被迫改行,整个电视网都在公众当中受到了影响,益智节目也从主流电视彻底消失了整整40年,没有再进入主流频道的黄金时段。范多伦先生本身是非常有才华的,艾德勒先生也并没有因此而排斥于他,所以艾德勒先生本身一定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对待知识和对待朋友,他都是抱着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的,因此相信他的书也会是集百家之长,融合提炼凝结出的精华,真正大家之作。

    我读永澄老师领读结构所想到的

    永澄老师的特点就是结构十分清晰,之前没有注意,只是觉得他讲东西还是写东西,都特别容易让你接受与理解。这次听了小生老师都讲解后,对结构更加细心留意回头,重新再看他的领读发现他的结构是这样的

    先说他接下来要讲的内容的大纲,然后再开始一条条开展

    第一部分

    故事开头,他的感受,他的行动,活动要求,前面三条和郝明义先生序言的结构是一样的,过渡起来也十分的流畅自然,小生老师不说我也不会留意到这些。第四条是符合他老师的身份和活动需求的,最后提出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坑(简化思维),提醒大家别掉坑。

    第二部分译序

    先说痛点,可能的坑,然后解释原因。再写他看到什么,背后的意思是什么,透过他看到的,他还想到了什么,和自己的关联有什么。看!老师是不是也是这样学习的?偷师到了没有?

    第三部分目录

    先看作者说了什么,然后发现疑问(目录结构不清)。先跳出自己的思路,回到书上,回到作者身上,还原身份看到没,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是这样做的,跳离自己的身份,还原对方的身份(考虑书真正的受众是什么样的人,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看,疑惑破解后。接着进行了适当的抽象和概括,让目录的结构更加清晰了然。

    第四部分序言

    介绍了序言的结构: 序言的目的、背景描述、原因分析、全书结构以及致谢

    发现永澄老师的领读也是这个结构,只是全书结构通常被他换成了总结与回顾,他很多活动都是这个结构来着, 之前没有注意到。很多时候专注于事情本身而忽视了本身的结构。只知道讲的很好,很清楚,但是为什么能这么清楚明了却不知道了,更加做不到这样效果。

    他的做法是先看结构,然后看内容,开始讲痛点(没有和作者站在一个时代,没有还原身份),对他看到的内容进行了提炼,然后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还把这些问题梳理出来说出来。这些都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

    打算也这些尝试的完成攀登阅读高峰这活动,踏踏实实的完成每一次的刻意训练,不仅提升了理解能力,相信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莫大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攀登阅读高峰-领读No.2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zt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