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出类拔萃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本身的产生,有它自己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是一个腾虎跃,起云涌的时代。陈寿的一部《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就包蕴着无数生动的故事,为文学家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在民间,又不断地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
《三国志演义》比较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种种特征,其中作为反面人物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在曹操的身上确实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如虚伪、奸诈、残忍等。如第四回里,在他出场不久就写他杀吕伯奢,一开篇就使他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可憎和可怕的印象。他所说的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道出了他的人生信条,也是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本质的生动概括。
他对自己手下的谋士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荀彧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为他建立了很大的功劳,但因荀彧劝他不要封魏公,触动了他篡权的野心,他便逼荀彧服毒自杀了。
其他如许田射猎、杖杀伏皇后、杀杨修、杀祢衡、梦中杀人等情节,都突出地刻画了他的阻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突出地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反面人物的基本特征。
但这并不是《三国志演义》里完整的他,完整的他还有另外一面,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面。
在作者的笔下,他虽是一个反面人物,却不失英雄本色。
首先,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在战争中能注意发扬军事民主,在采取重大的行动之前,总是要与众将商议,听取各种意见。
曹操虽然被作者写成反面人物,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简单化在写他奸诈的同时,也表现了他“豪爽而多智”的一面。例如在青梅煮酒的谈话中他笑袁术是“冢中枯骨”,刘表是“虚名无实”,刘璋是“守户之犬”,对人物的分析很是精辟准确;官渡之战,他在和袁绍军
力相悬十倍的条件下,善于听取许攸的建议,劫烧乌巢军粮,终于取得胜利打垮了他在中原的劲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