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朋友,你每次和他见面,他都一直吐槽你,说你这个不是,那个不好。 哪怕你已经努力过了,他还是诸多不满,那你会怎样呢?
你应该会远离他吧。 但如果这个人不是朋友,是你自己呢? 人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我们害怕伤害,但往往伤得自己最深的,却是我们自己。
在一个交流的工作坊,讨论的题目是:你最擅长的是什么?
突然,室内一片宁静。 然后,有一两位比较主动的同学,说了自己的想法。 也许是有了一些方向,大家开始轮流表达。
但奇怪的是,大家说完自己擅长的地方后,总会加一个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 例如:我总是可以用比较有趣的例子去表达知识和内容,但很多时候故事说得有点冗长,如果能精辟一点那就好。
每个人都表达过后,指导老师说:「大家有留意吗?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你擅长的是什么,我并没有问你不擅长的是什么。 」
先不说我们已经很少称赞自己了,就算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们也要补充一个自己需要改善的空间,彷佛这样才会安心。
有一天,我约了朋友吃饭,碰面后,我问她最近怎么样,她说:「感觉要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我问她为什么,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她回我:「最近好像一切都太顺利了,疫情下大家都人心惶惶,我的公司却赚钱了,而且生意不错。 我怕⋯⋯」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彷佛每一刻都为「乐极生悲」做好准备,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怎么可以从几千万年前,传宗接代到现在?
其实,这就是焦虑,为未知的事而担忧,明明现状很好,但还是不敢太开心,总是担心会有暗涌,担心别人会怎样看自己。
每次说到焦虑,大家都会抗拒它,在这里,我要为它说几句。 焦虑只是一种情绪的反应,它可以让我们保持专注,处理危机。
就像我今天要交文字之光的稿,我昨晚就很高效地把这文章完成了。 这高效是焦虑功不可没的。 也是因为焦虑,我们最近减少出门,出门的时候也注意卫生,所以疫情才得以受控。
因为焦虑,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会逃走。 所以,焦虑并非一无是处。 一个不会焦虑的人,你猜他会怎样呢? 大概会没什么责任感、不会储蓄、挑战各种危险的事件⋯⋯
倘若焦虑出现得太频繁,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那就需要正视。
不要觉得奇怪和惊讶,世界上每14个人,就有一个患有焦虑症。 相信这数字比实际的少,因为有一部分的人误以为焦虑是软弱的行为,抗拒求助,认为靠自己的意志力就能克服。
剑桥大学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指出,平均出收入较低的人,比收入较高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这结果并不意外,就像我们总是以为只要工资高一点,问题就能解决。 但研究的后段指出,不管那个阶层的人,只要他们掌握了一些资源,他们焦虑的情况就能减缓。
说白了,焦虑是因为你以为自己没有选择。只要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这可以为你提升力量,焦虑的情况就已经可以立即减轻。
英国剑桥大学焦虑研究的学者奥利维亚芮梅斯(Olivia Remes),为我们提供了3 个简单的自我舒缓方式。 不管是一般的焦虑还是焦虑症,这些方法都值得你尝试。
替生活找回控制感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被困住了,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找回生活中的一些控制感,可以让情绪稳定下来。 芮梅斯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
允许它做得很烂。
种一棵树最佳的时间是昨天,其次是今天。我们每天花很多的时问在犹豫──犹豫穿什么,犹豫吃什么,犹豫要不要换工作,犹豫要不要开始写作、犹豫要不要开始副业。
当你在犹豫的时候,你想到的就是各种不同的限制,这样只会让你感到更没有选择的空间。
我们常常太要求完美,最后导致什么都没做。 人们总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自己的坚持。 我们往往在开始前就把目标订得太高。 一直找完美的开始时间、一直认为自己能力还不足,于是不断拖延。
但是,当你不计后果好坏,直接去做,你会体会到:原来开始是一件这么容易的事。
即使完成当下,你觉得表现很烂,但回头看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就算真的做得不好,失败也没有那么可怕。但在行动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已经很值得了,不是吗?
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哪怕第一次做得不好,也是值得我们去做,不是吗?
当你接纳把它做得很烂的时候,你的压力就会减少,你就会愿意踏出第一步。 与其希望第一次就做得完美,而一直在计划;倒不如先直接去做,然后边做边改善。
原谅你自己
一个人拿着刀去刺你,你会逃走,但如果那个人是你自己呢? 你能逃到哪?
我们总是和自己的过去过不去,既然是过去,那就让它过去吧,不管你当初犯下的错是多么的笨,多么的严重,都过去了,原谅自己吧。
一个人犯法了,坐牢后,还是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 你既没杀人,又无意伤人,何必把自己视为十恶不赦呢? 你已经把自己关在监狱足够久了,放自己出来吧。
永远没有人知道「当初如果⋯⋯」的结果会怎么样,又何必为一个不确定的事,一直不放过自己呢?
更何况,你有想过你的大脑会欺骗你吗? 看看下图,你认为A和B哪一个颜色比较深呢?
其实,它们是一样的。
我们再看一次。
我们已经知道A和B的颜色是一样,但为什么再看一次的时候,还是觉得A比较深呢?为什么我们已经知道真相了,但我们的大脑还是选择欺骗我们呢?
也许我们以为的,并不是事实,既然如此,就不要再纠缠过去的事了。 再怎么后悔,再怎么遗憾,过去就是过去。
过一个有目标与意义的生活
不管我们做多少事,有多少钱,但都比不上我们知道有一些人很需要我们,来得更有价值和存在感。
当你的心里怀着某群人去做事情时,往往可以帮助你度过最难的关卡。 你也会知道自己存在和奋斗的意义。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他们的出发点都不是为了成就自己,他们都是想怎样为更多的人提供价值,怎样帮助更多的人。
所以,当你觉得自卑,当你找不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上一次帮助人,是什么时候?
我把这个建议告诉了一个朋友,一个星期后,她跟我说:「对人好是没用的! 他们跟本不会领情。」原来,她为陌生把门打开,但对方并没有因此跟她道谢,她就觉得很受伤很生气。
我们透过帮助别人,去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不是透过别人的感谢去体验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一开始的时候像我朋友会很在意别人的反应,那我建议你,去帮助别人,同时不要让当事人知道。 最好的方法是,为我们的下一辈做些事,不必让他们知道。
这里的下一辈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包括陌生的孩子,也包括还没出生的下一代。
当焦虑来的时候,不要排斥它,也不要责怪自己。 它是我们基因中的种子,没有它,人类早就灭绝了。 但焦虑太放肆时,试试以上的三个方法。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