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创分享【方舱:故事里的旅行---一位新冠患者的疗愈感怀】

原创分享【方舱:故事里的旅行---一位新冠患者的疗愈感怀】

作者: 邹庆会 | 来源:发表于2022-12-17 19:09 被阅读0次

    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1503天,2022年12月18日

    (温馨告知: 当您阅读此文时,笔者已完全康复,请勿牵挂!)

    方舱“大病区”

    【题记】

    有人将方舱说成是医院,自然有理,毕竟是医治病人的地方;有人将方舱形容为收容所,亦有道理,因为这里是新冠阳性轻症患者的集中营。壬寅年冬月,我用“旅行”来形容在方舱的七个日夜。这场“旅行”,虽走得不太远,却也是生命从未抵达过的地方。在这里,深刻地感受到着生命的不同意义,触及深处地联结着自己的内心,聆听着身边人不同的生命故事。看来,“旅行”不关乎远近,重要的是有无故事与风景。

    方舱“淋浴房”

    【方舱:不一样的风景】

    “方舱”,是和“新冠”同生的词汇。“方舱”是个神秘而遥远的地方,一直素有耳闻,却不得知它的真实模样。这次短暂旅行,让我有机会真切地贴近它、融入它、感受它。

    走进方舱,是在12月5日子夜。拖着重重的行李箱,同时拽着比行李箱更为沉重的脚步,深夜造访于此。前台登记后,跟随着“大白”,曲曲折折地途径好几道巷子,解锁好几道密码门,穿越A区直达B2区域。

    这是以一老旧车间为基础改造过后的临时机构。大体上保留了车间的整体样貌,只是内部更换了“器官”----用活动板房在车间内部搭建起了病区。每个病区分为若干个小舱,每个小舱近三十个床铺。于是,瞬间理解了“舱”的含义:集成、集中,还意即大、多。

    每个区域集中设置了淋浴房、开水间、洗衣处、晾晒区,护士站备有一些常用生活物资,如衣架、纸品、杯子、洗发精等,需要随时自取,其“国营”形式有些类似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较为充分。概念中的“方舱”,瞬间成为具象化的实体。

    方舱“开水房”

    【故事:在这里不断被丰厚】

    来方舱的成员,有着相同的原因,却有着不同的故事。随着彼此的深入,一个个生命故事逐渐被打开,一个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个体,也都因为不同版本故事而变得立体、丰厚。

    ——孝老爱亲故事:

            一家仨口的方舱之旅

    在方舱,一家人都在的现象并不少见,有家长带着孩子的,有夫妻二人同在的,有祖孙几辈儿同来的,等等。和我同住一个“旅馆”的,就有着这么一家仨口,老婆婆88岁高龄,还有年近六旬的儿子和儿媳。儿子住在邻区,每天趁着遛圈儿的机会,多次过来“探亲”。老婆婆除了耳朵不太好使之外,身体好、精神好,饮食起居均自己打理,还可以爬起来站到床上晾毛巾。这是一家生意人,家里开超市,当季贩柑桔,眼下本是忙碌的时节,家里却关门了。有朋友问他们全家人跑哪儿去了,中年男主开玩笑说:钱嫌够哒,都出门旅行了。哇,好一个轻松自在的回答!竟然和文章的主题如出一辙。看来,“旅行”还真是一个好词,让人放松、令人愉悦。儿媳和婆婆的交流并不多,可很多次,我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但凡儿媳吃水果,总会剥一大块递到老太太手上,老太太也经常默不作声地把随餐的水果悄悄拿过来放到儿媳妇的床头。这就是我所见的言语不多却传递着温暖的孝老爱亲故事。

    方舱“洗衣房”

    ——助人自助故事:

            聊了那一宿,临床妹妹开始学习

    隔壁床位的妹妹是个八零后的年轻妈妈,姑娘上小学四年级。这是一个极为负责任且又焦虑不堪的妈妈,因为她成天停留在姑娘的问题故事里。一次,我以她和姑娘的一番对话为切入口,和这个妈妈打开了教育孩子的话题。年轻妈妈尽情地诉说着这些年既当爹又当妈的辛苦,不断地抱怨着孩子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一次次地深深点头,理解这位年轻妈妈的不易,以及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艰辛和挑战。那一晚,话匣子被打开来,一个个故事源源不断地流淌。

    一开始,俩人各自半躺在床头聊,夜晚10点熄灯后,为了不打扰其他人,这个年轻妈妈干脆坐到我的床尾,捂上我的被子一角,俩人一直聊到凌晨1点。从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说起,深入聊到一个母亲的神圣使命与责任。随后,我给这个年轻妈妈推荐了学习平台。再后来,我很欣喜地观察到,只要有时间,这个妈妈就不停地在听线上课程。我知道,这个妈妈已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或许,孩子改变的春天已不远。这就是我在方舱“旅行”的“助人自助”的故事。

    方舱“晾晒区”

    ——亲子情愫故事:

            孩子,让家长的眼眶红红的

    刚来方舱的前两天,对面床铺的大姐,不停地打电话关心着23岁的儿子。因为在酒店隔离的儿子已出现身体不适,直到后来确诊。前后两天,我见到大姐不停地抹眼泪。她说:宁可自己再来(病)一次,也不希望儿子确诊,现在,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三个夜晚,大姐的儿子终究也被接了过来。

    一日,走廊一角,一个年轻爸爸正埋头吃饭,我端着一盒饭在一旁坐下。吃饭之余,得知这个爸爸是和读初中的女儿一起进来的,刚得知家里的爱人和另一个孩子也在发烧。说着,年轻爸爸的声音哽咽了,眼眶潮红。于是,我们彼此都不再说话,都安静地吃饭,其实那一刻,谁都品不出饭菜的味道。

    人来人往中,旅者们偶尔会相互打打招呼,偶尔会停下来讲讲故事。这些故事里,有着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家人”。尤其提及孩子,无一是心头最大的惦念。疫情,照见了家长最柔软的地方。这是我所见的心系家人、情牵子女的亲子情愫故事。

    方舱“取饭点”

    ——墨香雅赏故事:

          书法,吸引来一群小观众和帮手

    在方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旅行”方式。初来的一两天,出于症状困扰,大家基本处于静养状态。恢复之余,多元节奏纷纷呈现。有人对着手机唱几嗓子,有人三三两两绕着方舱漫步,有人在走廊上跳上一段操。有这样一位女子,每日晚饭后,在旅馆里的床头,泼墨展纸写上近两个小时的毛笔字。窜来窜去的孩子们发现了这一风景,兴致勃勃地围坐在女子周围,感受着方舱里的墨香文化,一撇一捺的书写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视线。女子写完后,给每个观众小朋友分发一小张手工毛边纸,将毛笔交给孩子们。孩子们拥有了参与体验的机会,兴趣倍增,认真写着画着自己的名字。再后来,每到下午四点左右,孩子们便自主地将椅子和小方桌从走廊上搬到女子的床头,细心的孩子们还提前把毛笔、墨汁、砚台都准备好,然后就坐等晚餐的到来。因为晚餐之后,就是写字的美好时光了。从一开始的好奇观众,到后来的热心帮手,这便是一支毛笔所连接出来的墨香故事。这位书法女子,正是笔者。

    争着写字的孩子们

    ——结语:旅行里的故事藏着远方

    旅行,无关乎远近。重要的是出发,体验了此前没有体悟的生活和经历,见了不一样的风景,欣赏了不同版本的生命故事。走得再远,最终仍是为了回归。这一趟不远的旅行,终究是要回到家人身边。来过这里旅行的人,会带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继续未来的生活。方舱,便是酝酿这些独特故事的美酒。这段记忆,会在岁月的陈酿中发酵至香浓……

    笔者一周的“席位”

                                                  邹庆会

                                        2022年12月1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分享【方舱:故事里的旅行---一位新冠患者的疗愈感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ds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