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很想跳出平凡重复繁琐的生活,去寻找生活的另一种模样。
大课间,我和孩子们一块拉起了手,边转着走,边说“大风吹。”中间的人说“吹什么?”边上的人一起说“吹黑衣服的人。”于是黑衣服的人出局休息。
这个游戏是我从手机上看到的,我们去玩的时候,游戏规则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以至于让黑衣服的人快速换位置的变成出局了。尽管如此,大家依然很开心。我想:这应该是老师的参与给她们带来的兴奋吧。他们渴望着和老师做朋友,而我们大人常常因为自己的年龄特点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疯了。我们小时候玩的“挤尿床”“踢毽子”“跳方格”“抓子儿”……的游戏,他们已是闻所未闻,更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家里,他们的游戏是一大堆的玩具。在学校里,没有了玩具,他们竟会搬砖头,拾小棍,刨土……
刚入学时,他们很稀罕粉笔。不知在哪里捡的粉笔头,在校园的水泥地上画的乱七八糟,被校长点名批了几次。课间,我看到他们扒着大孩子和成人都不能上去的,远远超出他们身高的单杠,双杠在上面倒挂着,像猴子一样灵活的翻着跟头时,有心想劝阻他们下来,但又一想,趁着年小无知无畏,就让他们在上面体会长大的孩子都丧失了的乐趣吧。有一次,焦鑫怡学着别人翻跟头,到底被跌下来,磕破了嘴唇,脸上哭出了两道泪痕,我被几个围观的孩子问“危险么?”
今天中午,走进教室,看到堂桌上摆的杂乱的老师书籍,被整理的整整齐齐。一问才知道是乔诗琪和焦雨薇整理的。多么有眼色,多么能干的孩子啊!这让我想起来诗琪写的“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学习认真的孩子。”她写的每一个工整的字里都透着认真。上课没有废话,总是端端正正的。这几次我上课时,总能看到黑板被擦的干干净净。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班里这些默默奉献的孩子!
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让我也感到些许疲倦,不知道孩子们什么感觉。蒋老师也不断的给孩子鼓劲,再坚持一周,就可以放假了。午饭后,走进教室,总想给孩子们一些不一样的表扬。“我给你们读个故事吧?”他们马上坐的端端正正的,平时爱说小话,爱做小动作的都一改往日习惯,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竖起耳朵听。我翻到《屈原和端午》这个故事,还故意吊一下他问的胃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么?知道屈原是谁么?知道为什么会有端午节么?知道端午节是什么季节么?”他们是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因为幼儿园的课程搞得好。接下来我们一起从故事中去寻找答案。
我也很佩服自己在孩们面前的成长,我居然可以绘声绘色,加上自己的想象去改编故事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从屈原身上学到了“爱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