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一句: 这三篇文章其实是workshop设计基础内容,我尽量分享一些原则和元框架,帮助大家设计适合特定的场景的独有框架。
先列出前序两篇文章帮助回忆一下上下文,然后继续介绍三个新维度里的框架:
- 优先级排定:针对一系列因子排定优先级
- 信息分享:如何高效地分享&展示信息
- 动力分析:针对某个问题分析对其造成影响的对立面因素
优先级排定
当存在多个任务要完成或者有多个选项时如何确定优先选择哪些。介绍两个“元框架”,所谓元框架就是可以根据它定义自己框架的框架。
-
一维思考方式
识别出几个判定标准,可以设想成几个篮子,根据判断标准就可以选项落入某个篮子。比如在产品开发中基于功能点的MoSCoW模型:
由上图可见,总共有4个判定标准,每一个功能点就是一个选项,根据判定可以落入到这4个篮子,从而排除某次产品发布功能点的优先级。
特点:直观明了的确定所有选项相对优先级,但是需要确定每个判定标准的细节,考虑因素会更多。
-
二维思考方式
识别出一个二元判断标准因子,据此用四象限划分,这样意味着选项落入的区域由两个关键因素决定。现实工作、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四象限模型,比如,常用的“重要性”与“紧急性”矩阵。
特点:如果判定因子设计得好则判定过程中会聚焦两个关键因素,但是落在左上跟右下的优先级没有绝对之分,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大家可以发现一维模式跟二维模式的区别在于,根据一维模式决定之后,优先级是线性的。如果有两个选项A,B在不同的篮子里,那么A跟B之间的优先级是确定的。二维模式除了右上角肯定是最高优先级,必须优先做,但是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优先级是没有绝对高低之分,而是应对之策有差别。
信息分享
目标是展示当前系统情况、状态等,其实范畴很宽,关键是如何有逻辑的、高效的展示,比如价值流图、流程图、分类表格等。
-
按照工作流展示
Value Steam Map
-
按照时间展示
从时间维度展示也是常见选择,比如敏捷回顾会议的“心情曲线”方式,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列出大家高兴的、不高兴的事件,便于分析。
动力分析
针对某个场景分析对其造成影响的对立面因素,其元模型是识别出两个对立面,然后加以分析,比如Hopes & Fears,支持&反对,Important Value & Less Important Value等。
热气球模型这个模型中向上的力(浮力)表示正向作用,向下的力(重力)表示反向作用,简单形象的模型可以让参与者聚焦在两个对立面因素上。 参与者可以将考虑到的正向因子写出来贴在上面,负面因子贴在下面,最后归纳总结。
第一补救原则
读者是否得我在上一篇提到了“第一补救原则”,用于处理讨论过程中无法按部就班进行。Workshop中常见的挑战,大家的想法很多,希望讨论的点很多,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的同时又要及时能够收敛,如何做到这一点?一旦不让某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会打消其参与的积极性,如果继续谈又会影响进程,可能导致超时。
第一补救原则带来的方法是:Parking Lot。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某个讨论不能在活动环节中解决,或者偏离了主题,就可以把它先记在便签贴上,贴在Parking lot里。
Parking Lot好了,介绍了六大类Workshop设计的基本框架,大家可以举一反三设计出自己的框架,欢迎交流你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