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换个口味一般,初读时没读出味道,仿佛如智能语音,只是一味地读下去,读下去。
读着读着,咂出一丝味道,这不但是一个一个景色,更是一幅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它们细腻,色彩动人,读之心情也如旅行一般,一幕幕换着情景,一边观看着景色,一边感叹着人生。
说实话,这本书并不太适合孩子们看,这方面要归咎到出版社的定位问题,尽管季羡林先生语言平实生动,但书中篇幅大多是他70岁以后的文字,文字中不单蕴含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包含他多年的经历经验,饱含了他浓厚而丰富的情感。
这些,是小孩子们无法理解,无法企及的。
慢慢的,读着读着,变成了一步三回头,在看后边某景时,又蓦然想起前边一景,于是考验自己,如果是自己写会怎么写,从哪里写,如何写,思之想之,最终以对自己百般厌弃告终,自己这水平,写出来真真是如白开水一般,淡而无色且无味。
《火车上观日出》:
她仿佛是率领着白云、朝霞、沧海、苍穹,仿佛率领着她那些如云的随从,追赶着火车,追赶着车上的我,过山,过水,过森林,过小村。
《听雨》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霹雳舞,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鹊起。
如此类一般的句子全书到处都是,初读时不觉其美,再读方觉出其中一分内涵,它丰富,它博大,它生动,它细腻。
再回看自己,同样一景,不堪入目。真真是不能相提并论。
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堪,我问老公,如果要你形容一棵松树你怎么说,老公用工科男的脑袋略一思索,白眼向上一翻,如接通神力般,微微一笑开口道:直上云天。
我哈哈哈一通满意地笑,那是不能够的,既然家里的文化水平如此平均不相上下,就应当奋力补救才是,我紧紧抿了下嘴吧,让自己保持平静。
松树雄奇伟岸,刚劲粗犷,铁根盘地,虬枝撑天。
其它不论,我单单给老公读了这半句话,问他怎么样,他一边点头如捣蒜,一边连声称好逃也似地出了房间。
简单十多个字,却说出了松树的奇、高、粗、根、枝,这些方面,这些特点。
所以,后边再读反而越来越慢,季羡林先生的博闻广知与阅历可以不学——学不来,但他观察角度的全面、体会的细腻、感受的深刻却是要不停学习、练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