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CC说】好一出法哲学的奇葩说---《洞穴奇案》

【CC说】好一出法哲学的奇葩说---《洞穴奇案》

作者: CC先生之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6-25 17:03 被阅读0次

要有意识地杜绝一切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
一旦进入职场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理论都跟屁股和脑袋的关系紧密相连,如果你思考得不深,你很快就把自己的利益当作客户的利益。
---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端午前放了个小长假,正好多看几本之前觉得佶屈聱牙(嘿,我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来放置这个成语)而来不及细翻的书籍。

从日趋碎片化的阅读时间来说,大家好似都习惯了标题党或者直接翻到文末看结论,仿佛是人生苦短,经不起那么多的思考和推敲。

巧的是,世间的事儿正好是多维度多场景的,正是它的参差多态,才是有意思的地方。

以一本神书为例---《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png

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场奇幻之旅吧~~

首先介绍一下故事背景:

一支五人的洞穴探险队遇到了山洞坍塌,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物资逐渐开始匮乏。而通过无线电得知,由于救援难度大,救援队无法在短期内进行施救。为了能保证有人能被救出去,探险队中的一员威特摩尔提出通过投骰子的方式来选出一个牺牲者以保证剩下的人能顺利被救出。在准备投骰子的时候,威特摩尔又收回了意见,但其余四人表示否决并执意继续抽签,而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作为牺牲者。威特摩尔被杀死,其余四人成功地等到救援。而获救后,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面临可能的死刑判决。
在为了解救此五人的过程中,甚至有十名救援队员因为山崩而丧生。

上面提到的故事来自于20世纪法学大家富勒于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在该公案的基础上虚构了五位大法官的对此案完全不同的五判决书。而在此基础上,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而这前后共十四个不同的判决意见则成为了《洞穴奇案》最精华的内容:书中虚构的十四个法学造诣精湛的大法官面对同样的事实、同样的法律,却通过各自无懈可击的论证推导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看到这里停留5分钟,写下你的结论以及相关的支持理由。

接着我们看看大家是否有思考到以下的问题:

1.如果生命高于一切,那么为了活命,杀人是否合法?

2.五人共同作出的对生命的处置的约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应?这种法律效应是否对于生命有支配权?

3.为了自己的生命而伤害别人的生命,自我保护与故意伤害之间哪个优先级更高?

4.世俗伦理怎么看待这个案件的判决?

5.人死于自己的提议是否可以算做自杀?

6.如果法律是为了保障多数人的利益,为了多数人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是否具有正当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法官们各自的观点(选取了富勒所写的五个法官所说,后面萨伯加的九个法官的观点稍显观点没那么明确,最后一个居然用了利益冲突???实在是开了眼界,期待有一天的哪位导演可以影片化)

第一位:认为法律有条文:“任何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都必须被判死刑”,认为被告有罪,但应获得行政赦免。

第二位:认为被告完全无罪。理由有二:
1.案发时被告们处在“自然状态”而非“社会文明状态”,现行法律对他们不起作用。
2.正如假定自我防卫而致施暴者于死地则自我防卫者犯了谋杀罪并不会威慑自我防卫者那样(因为人被置于生死的险境,根本不会考虑这么多),本案的被告也处于那样的境地,所以实定法的效力是退隐的。

第三位:弃权,在法律与道德的两难中选择回避。

第四位:维持原告有罪,认为法律不能参考个人意愿与个人的正义观念。对于第二位法官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威慑,表达了不同观点,认为法律的目的谁也说不清,而我们只能履行法律。而所谓“正当防卫”也不成立,因为死者并没有威胁到被告们的生命。

第五位:认为被告无罪。认为法律必须为人服务,而根据民意调查,有九成的人认为应该宽恕被告或给予象征性的处罚后释放,而法律不能成为少数派,这样与暴政无异。人们应该根据人的常识来判断,它涉及到实践,而不是抽象的理论。

最终判决:由于第一位,第四位法官认为被告有罪,第二位、第五位认为被告无罪,第三位弃权,维持一审判决,也就是死刑执行官将奉命干净利落地绞死被告人。

光是从介绍上面实际很难读到各位法官辩论时的精彩,因为这里有许多Trick,暗暗隐藏在案情介绍中还未给大家说明白,最重要的有如下四条:

1. 五个人作为洞穴探险协会会员,一起前往洞穴探险,属于不作为犯罪中基于自愿承担而产生的保护义务。

五人进入洞穴探险就形成了危险共同体,意味着相互关照,只要没有除外的约定,就意味着各人自愿接受了保护他人的义务。

危险共同体的规定就是这五人对互相的生命安全互相关照,如果他人遇险,其他人有能力救助而不予以救助的可能会被指控不作为的杀人罪。

2.当受困者通过无线电设备与救援组取得联系后,得知最快都要十天才能被解救,受困者询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根据五人现在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存活到十天之后,答案是否。

第二个问题是吃掉其中一个成员,是否能够再活十天。答案是肯定。

第三个问题是吃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并询问营救组的法官、政府官员、神父、牧师是否能给答复,这个答案是没有答案。

这个细节特别决定了罗老师常说的当事人视角和上帝视角,也就是当你在面对危险时和你看到有人在面对危险时的不同视角,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3.在做决定抽签之前,提议人宣布撤回约定,他经过反复考虑,认为实施这个计划应当再等一个星期,其他人指责他出尔反尔,坚持继续抽签。轮到威特摩尔时,一个人替他抽了签,威特摩尔没有表示异议。

早在罗马法上就有了“得承诺的行为不违法”的格言。被害人表明放弃的法益,法律没有必要予以保护。在现行刑法中得到妇女同意的拐卖妇女,就可能不构成犯罪。

4.在营救过程中牺牲的营救人员。在营救受困者的过程中由于山体在持续的垮塌,致使十名营救者死亡。

虽然这个牺牲本来和洞内受困者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无关系,但是在各个方面考虑是否构成犯罪的时候,人们总会不自然的把这十条生命考虑进去。

当我们将营救的这四个人以杀人罪处以极刑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认为营救者的死亡太无价值,我们会为了这十名牺牲者的生命而宽恕救出来的四个受困者的生命吗?

不得不说,《洞穴奇案》不啻为一道思维的极致大餐,很是丰盛~~~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修行中。。。


image.png

相关文章

  • 【CC说】好一出法哲学的奇葩说---《洞穴奇案》

    要有意识地杜绝一切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一旦进入职场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理论都跟屁股和脑袋的关系紧密相连,如果你思考...

  • 《法哲学:价值与事实》雷蒙德·瓦克斯

    为了能有一点法哲学的概念去看《洞穴奇案》而挑中的这本书。是一本西方法哲学的优秀向导,简而明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历史,精...

  • 洞穴奇案

    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决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

  • 洞穴奇案

    一:案情介绍 两千多年后的4299年,在虚构的纽卡斯国,有五个洞穴探险者遇到了山崩,被困在了探险的山洞里。救援队很...

  • 《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 【美】彼得·萨伯 2018年11月30日—2018年12月3日 如果今年没有读到《永恒的终结》这就应...

  • 洞穴奇案

    观点一:(有罪) 法典的规定众所周知:“任何人故意剥夺了他人的生命都必须被判处死刑。”尽管同情心会促使我们体谅这些...

  • 《洞穴奇案》

    更新 刚在知乎看到了陈章鱼写的读书笔记,很全面细致,所以也贴于此,以供日后温习。《洞穴奇案》:正义的 14 种译法...

  • 洞穴奇案

    有时候刷新闻,会在一些关于拐卖人口的新闻下看见很多网友义愤填膺的评论,最多的大概就是:“应该给这些人贩子判死刑!”...

  • 洞穴奇案

    作为门外汉,看这本书前想着了解英美法系,看完这本书就好像是看了个乐子。美国法律流派什么我不晓得,只知道一系列反驳、...

  • 《洞穴奇案》--法律的哲学与思辨

    法律是什么? 法律的意义是什么?威慑,惩罚,改造,弘扬正义? 法律与道德乃至正义相违背时,如何处理? 《洞穴奇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C说】好一出法哲学的奇葩说---《洞穴奇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ms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