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曾经在市委一号课题调研组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汪明龙同志。
大年初一,汪明龙同志壮年辞世。适逢年节,众人都阖家团圆、热闹非凡,明龙同志已孤身上路。
闻此噩耗,我一时难以置信。生死离别于我而言,辗转见诸于他人口、旁人事,还未曾真切地发生在我周边,尤其还是曾在调研组一起共事的同志,心情久难平静。
与明龙同志结识时间其实很晚,是在2014年,我们一起加入了市委一号课题调研组;与他共事的时间,其实也不长,不过短短一年。当是时,也未曾觉得这一年有何特别之处,唯回望后,我才惊觉这一年,因为有历史之抉、理想之光、奋斗之志而变成异常纯粹和难忘。
时间回溯至2014年。市委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一号课题,开展了一次席卷全城的大调研。彼时的上海,迫切需求在社会治理上寻找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基层治理模式和机制,确保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于国而言,对标世界各大优秀都市,上海如何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发展新路;以城来论,面对千万人潮,人口结构深刻变动、社区形态深刻变迁,治理环境深刻变化,上海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41位同志被集中抽调入调研组,脱离了日常工作,在市领导和组长的带领,以改革为引,以创新为火,寻找济世良策和药方。
调研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过往和身份,因为历史的偶然性,汇聚于此。听闻他人言,明龙同志,父母皆是留在大西北的上海知青,为了老人的念想,放弃了省委组织部的锦绣前程,携家带口返回上海。他虽未多言,但料想难免时有蹉跎、一路坎坷,但从未见其抱怨,大家对明龙同志公认的评价是温良恭俭让、才华横溢又低调温和的谦谦君子。
他执事以敬,进组后,好几次任务布置,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只有他主动请缨,承担了难度大、压力高的文稿起草工作。
他远见卓识,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中肯到位的观点和意见,思路清晰、对策分明。如,针对基层工作队伍现状,他提出了一揽子的实施意见,分门别类,各循其法,条缕分晰。正是在此文件的基础上,我得以起草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形成调研成果之一。
他待人以诚,低调谦和,不愿给人添麻烦,家中母亲过世,同事们凑了一点份子钱,他坚辞不肯,勉力收下后,给每位同事准备了同等价值的回礼。
2014年,调研组每个人都有幸做了时代的见证人甚至是推动者。在形成1+6调研成果之后,大家各奔东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2017年的春节,我接到了明龙同志去世的消息。他的葬礼安排在大年初三,因为身在外地,甚至都不及告别。
彩云易散,琉璃易歇。或许世事终有一别,或许名字不再记取,他在城市命运上拨动过的琴弦,将会融入外滩钟声,恒自响起,愿明珠璀璨,愿浦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