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 “芙蓉石” 为“帝王石”,帝王们推崇"芙蓉石"的气质:“贵则荆山之墣,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因此喜欢用高纯度的“芙蓉石” 雕制玉玺,将“田黄石章”与 “芙蓉石章” 一起作为皇帝下达诏谕的凭信。
"芙蓉石"的故事“祺祥政变”
清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临终时立下诏书:立皇太子“载淳“为太子,派载恒、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政务,并规定他御用的 “御赏” 田黄石印章与 “同道堂” 芙蓉石印章,作为他“殡天”之后下达诏谕的凭信, “御赏” 章作为 “印起”, “同道堂” 章作为 “印讫”,必须同时加盖方为有效。
"芙蓉石"的故事皇帝将 “御赏” 章赐太子载淳,“同道堂” 章交由皇太后保管。载淳于同年七月登基,改年号为“祺祥”,可是只过了三个月,西太后”慈禧“便发动政变,或杀或贬了几位顾命大臣,将政权连同 “两枚印章” 都掌握到自己手中,改年号为 “同治”,垂帘听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祺祥政变”。从这可见 ”寿山石“不仅贵为御用,还参与了一段重大历史事件。
"芙蓉石"的故事“戒之在得”
根据《秘殿珠林》卷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自择 “戒之在得” 四字印文,以纪念在位即将60年。次年5月,康熙帝在避暑山庄命大学士、著名画家”张照“拟定字体,并由梅玉凤刻成。这对印章常钤於康熙晚年的御笔书画之《石渠宝笈》中屡有著录。
"芙蓉石"的故事两印的印文也是康熙晚年心境实录。 “戒之在得” 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与警惕之心;“七旬清健” 则是他对晚年身体健康的期待。
"芙蓉石"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