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非诚勿扰2》里有一首深沉、凝重、凄美婉转的歌曲,由李沫演唱,栾树作曲,歌词来自仓央嘉措情诗的改编。这首歌的旋律,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仓央嘉措内心深处隐隐的情愫、断肠的痛恨。
仓央嘉措是藏族人尊奉的神灵——活佛,是地位相当于现在欧洲教皇的人物。按理活佛神灵是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的超人。可仓央嘉措却凡心未眠。
仓央嘉措,3岁时就被认定是转世的灵童,15岁之前过着随性自由的生活,18岁成为藏族至高无上的活佛。
1682年2月25日,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弥留之际嘱托桑结嘉措:一定要多对蒙古族首领拉藏汗的一举一动多加关注。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为了不让拉藏汗有机可乘,桑结嘉措封锁了活佛圆寂的消息,甚至连康熙皇帝都没有告知。他知道,一旦蒙古族知道五世活佛圆寂,就一定会有所行动,打藏传佛教个措手不及。
桑结嘉措向外界宣称,罗桑嘉措因“入定”修行,时间不限,不见来人,关于佛教中的一切事务,都有他这个“第巴”全权负责处理。
“第巴”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经过达赖授权,管理一切行政职务的最高长官,也被称为“藏王”。桑结嘉措成了掌权第一人,这一掌权就是15年之久。
所以,对于桑结嘉措来说,只要找到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为自己所用,就能一直将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尽享权力的红利。
幼年的仓央嘉措叫“阿旺”,一周岁的时候,家人为其举行了“抓周礼”,刻意前来观礼的桑结嘉措将五世活佛罗桑嘉措的一件遗物放在了“抓周礼”的物品中。
也许一切真是命运的安排,这个叫阿旺的小男孩,径直接爬向了五世活佛罗桑嘉措的遗物,笑着将遗物抓在了手里。谁知道这一笑,一抓竟然是祸呢!
1685年,3岁的阿旺正式被认定是五世活佛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并赐名“仓央嘉措”。
15岁的仓央嘉措清秀英气的长相和天生浪漫的个性,俘获了年轻貌美的仁增旺姆的心。两个情窦初开的男女,整天腻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有一天仓央嘉措郑重向女孩许下誓言:一定要娶她为妻,相守一生。
当康熙皇帝得知五世达赖喇嘛早已去世时,怒不可遏,被大骂的桑结嘉措,他便慌忙地将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接到拉萨,迎进了布达拉宫。
仓央嘉措在没有跟自己的情人说一声“珍重”的机会,从此就永远的离别了。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这句内心深处的话语一直折磨着他、刺痛他、煎熬他,仁增旺姆不能忘怀的、放不下爱!
1698年10月,仓央嘉措正式举行了坐床仪式,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实际只是空有达赖喇嘛的头衔,真正的权力还掌握在桑结嘉措手中。从小自由自在惯了的他,自从住进布达拉宫后,失去了自由,各种管束和规矩缠身。
“既来之、则安之”吧,仓央嘉措内心对此并不排斥,但他仍然向往那种充满热情和肆意的生活。正如他诗词中表达的那样: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品尝过爱的甜蜜,被迫常年与青灯古佛为伴。这对情窦初开的人来说是莫大的痛苦、莫大的无奈。
此刻的仓央嘉措,正是叛逆任性的年纪。每当夜幕降临,仓央嘉措就偷偷溜出布达拉宫,化身为一个叫达桑旺波的贵公子,流连于民间街头,往返于酒家民居。在这期间,他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二段感情——卓玛,这段不能见光的爱恋很快就被人发觉而被终结。
两段有始无终的感情,让他在“佛”与“爱”的两个世界里游走徘徊。时光终于让他爆发,不久他大彻大悟,看淡一切、看破红尘、看淡生死。
他不忍牺牲藏民的性命换来自己的苟活,于是与解救他的无数藏民挥泪告别,毅然走上了前往京城的路。路过青海湖的时候,仓央嘉措突染恶疾,就此圆寂,年仅23岁。但关于仓央嘉措的死因,世人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仓央嘉措离开了人世间,“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辛苦作相思。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他的爱念则弥留人间……
“第一最好不相见”,倘若不相见,就不会失落恨晚,就没有落魄的有苦难言,就没有失魂的呆若木鸡的痴迷痴念……
常言黄连苦,黄连苦能治病;心苦,不但不治病,有甚会致命!
网友评论